【介绍】:
法国著名诗人,超现实主义*作家。原名欧仁·格兰代尔。出身于巴黎附近的圣德尼市一个经营房产的商人家庭。父亲是会计,母亲当裁缝。1911年他得了肺病,从此辍学,到瑞士住了3年疗养院。他在疗养院期间开始写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一开始当卫生员,后拨为步兵。战争更加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191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第一部诗集《义务与不安》以简练和一致主义的风格,唤起人们对于战争、痛苦和青年人苦闷的回忆。战后与勃勒东*、苏波*、阿拉贡*一起加入达达主义*的行列,后又加入超现实主义运动。第一部超现实主义诗集是《死于不死》(1924)。《痛苦的首都》(1926)也是超现实主义的重要作品。《爱情与诗歌》(1929)、《直接的生活》(1932)歌唱爱情、歌唱人们之间关系的亲密。在“阿拉贡事件”后,艾吕雅等与法共的分歧不小,1933年被法国共产党开除。他写出了当代最抒情、反应最敏锐的诗歌《丰富的眼睛》(1936)歌颂爱情的思绪纵横驰骋。《天然的流水》(1938)、《让人们看》(1939)记录的是二次大战前夕那段时间的事。他与勃勒东合写了一本论著《论黑色幽默》(1937),合编了一本《黑色幽默文选》(1940)。
在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他积极投入现实的政治斗争。1941年在纳粹武装的占领下,他重又加入法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抗敌斗争,写了许多朴实、刚健的大众诗歌:《诗歌和真理》(1942)、《他们才配生活下去》(1944)和《赴德国人的约会》(1945)。诗中表达他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人民大众相结合的赤子爱国之心,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群众争相传抄,成为“抵抗运动”诗歌中的重要诗篇,标志他创作的最高成就。诗中只留下超现实主义的淡淡痕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吕雅写了许多“倾向性”的诗歌。在“爱挑剔的友人”的责备中,终于成为法国深负重望的诗人。诗歌有《没有间断的诗》(1946)、《政治诗》、《为大众所写的诗》(1948)。此后发表一些更加自由、并不完全涉及政治的诗集有《一堂道德课》(1949)、《什么全能说》(1951)、《凤凰》(1952)和《没有中断的诗二集》。后一诗集体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过去超现实主义结合在“人道主义”上,又回到法国抒情诗道路上来。晚年的作品胸襟更开阔,诗的形式是自由体,也常用格律诗。除上面提到的,他的诗集还有《和平咏》(1918)、《希腊,我的理智的玫瑰》(1949)、《礼赞集》(1950)、《畅言集》(1951)、《和平的面目》(1951)等。
艾吕雅的诗,富于一种艺术的明朗性。如著名的《自由诗》:“在我的练习本上/在我的书桌上,树木上/沙上,雪上/我写你的名字∥在所有念过的篇页上/在所有洁白的篇页上/在石头、鲜血、白纸或焦炭上/我写你的名字……。”艾吕雅还善于在日常的语言中,在平凡的生活中提炼他的诗情。如《勇气》中的两句:“巴黎在挨冻,巴黎在挨饿,/巴黎街上没有烤栗子吃了……。”他的诗除少数例外,均不用标点。
在所有超现实主义诗人中,艾吕雅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几代诗人产生过极大影响的诗人。
上一篇:舟桥圣一作品分析
下一篇:艾略特,托麦斯·史登斯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