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醉翁亭记
简介
本篇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上提倡古文,是北宋文坛领袖,独撰《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共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本文为作者被贬谪滁州后所作,文中着重写醉翁亭环境的清幽秀丽和作者失意中寄情山水的乐趣,表达了“与民同乐”的主题,表现了对政治失意的泰然豁达。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①,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②,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③,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①霏(fēi):雾气。 ②伛偻(yǔ lǚ):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③觥(ɡōnɡ)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觥为酒器,筹为行酒令的签子。
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尽是青山。它的西南诸峰,丛林溪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那树木茂盛、幽深而秀丽的,就是琅邪山。沿着山道走了六七里路,能渐渐听到水声潺潺,在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就是酿泉。峰回路转,有一座亭子宛如飞鸟展翅似的坐落在泉水边上,那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是以别号自称的太守。太守与宾客们到此宴会饮酒,稍稍喝一点儿就醉了,加上他年岁最高,所以才为自己取了个别号,叫做“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青山绿水之间。对于山水的这种乐趣,领会在心头而寄托在酒上。
当那旭日升起,山林间的雾气散开,暮云回聚,山岩洞穴昏暗朦胧,明暗随山中的黎明和黄昏随时变化。野花开放散发着清幽的芳香,林木秀美,枝繁叶茂而遍地荫凉,风起霜落而天高气爽,溪水低落而岩石露出的,是山间的四季景观。清晨上去,傍晚回来,四季的风景各不相同,而乐趣也无穷无尽。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唱歌,走累了歇息在树下,前呼后应的,以及那驼背弓腰、牵领抱着来来往往而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士前来游览。在溪水岸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而酒味醇;还有山林中的野味和田野里的蔬菜,夹杂着在面前摆着的,就是太守的筵席。宴会上使大家纵情酣饮而得以欢乐的,既不是琴弦也不是箫管;行酒令猜谜的猜中了,下围棋的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起来坐下去闹闹嚷嚷的,是众宾客在尽情欢乐。其中面色苍老、头发雪白,颓然地坐在宾客之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过了不久,夕阳落在山头上,人影散乱,这是太守回去而宾客们随从。这时树林阴暗起来,鸟儿上下欢叫,这是因游人离去鸟儿们才欢乐。但是鸟儿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人们虽知道伴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是以能使他们快乐而快乐。在酣醉中能和众人共同快乐,醒后又能写成文章叙述这些的,是太守啊。“太守”指的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上一篇:西湖七月半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陋室铭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