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山市
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这篇《山市》描写的是奂山(在山东淄博市境内)山市从出现到幻灭的神奇景象,细致入微,引人遐想。“山市”,即海市蜃楼。这是一种由光线在低层空气中经过多次折射而造成的幻景。这种幻景多出现在海洋中、沙漠里,或山头上。景象多种多样,有亭台楼阁、宫殿寺庙、人物车马、飞禽走兽,或整个都市,或一处乡村。古人不了解这种景象产生的科学原理,以为是蜃吐气而造成的,所以称为海市或蜃楼。蒲松龄因在奂山之中见到这种幻景,故称之为“山市”。
这种自然幻景,早在司马迁的《史记·天官书》里就有记载。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更有具体的描绘:“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沈括说是由“云气”而造成,已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山市存在时间的长短,看风力而定,如果是风定云停,存在的时间就长,一刮大风,便如苏轼《登州海市》所说:“相与变灭随东风”,幻景瞬即散去,无影无踪。
作者从一个固定的视点,即孙公子与同人饮酒的楼上,去观察和描绘幻景由产生到幻灭的过程。先是“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继而,又“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竟然看到了整个城市,而且“历历在目”。忽然间,大风刮起,目前的一切又变得模糊依稀,“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但仔细观看,在依稀中还有高楼一座,直接霄汉。但高楼在逐渐变小变低,直到“如拳如豆,遂不可见”以至完全消失。
《山市》全文只有三百一十多字,文字精炼,形象具体,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既生动地描绘了“山市”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又表现了人们从发现它时“相顾惊疑”的心情到全神贯注仔细观察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也是一个审美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对美的发现,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因此,《山市》不仅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它真实地记录着“山市”由生至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上一篇: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高濂《山满堂观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