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鲍照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溯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途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苧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綵,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若潨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派,北极雷淀,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复;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砧石为之摧碎,碕岸为之齑落。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
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鸥、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折甲、曲牙、逆鳞、反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
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途草蹙,辞意不周。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四月,临川王刘义庆出镇江州(今江西九江)。同年秋,鲍照应召自建康赴江州任职。途经江防要地大雷口(今安徽望江)时,登高远望,思亲慼怀,因作此文。
文章发唱,字字惊挺,句句夸张。在寒雨、严霜、悲风、秋潦、险径交织的凄紧背景下,作者去亲为客,途登千里的悲苦之情,沛然满纸,直贯下文。此与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情调,有异曲同工之妙。
次赋登高所见所感。“向因涉顿”至“望天际之孤云”数句,先作写景提携,章法有序。“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则是“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游目骋怀”(王羲之语),流露出作者年轻气盛(时约二十六岁),报负非凡的胸襟,于“去亲为客”之外,别生一绪。
接下具体写四望,分承上文。一时万物纷呈,气象多变:或“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或平原千里,树草连天,“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顾洲则湖泊通连,鱼跃鸟飞;临江则“长波天合”,千帆争流……作者用短语一气道来,声调急促,众彩眩目,融情于景。“积山”四句,以动写静,绘出山形、山色,更寓有作者冲天浩气。“寒蓬”四语,境界苍凉,令人不禁感叹:物犹如此,人亦何堪!而“智吞愚,强捕小”,“思尽波涛,悲满潭壑”,不仅是冲着自然界说的,而且是针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大声疾呼。
经过这番点染,文章又以重彩浓墨描绘庐山山川的壮丽景象。远观,其势飞峙大江,横压波涛,高峰入云,气冲星汉;绝顶则云蒸霞蔚,灿烂似锦。时或阳光夕照,山岚与川气混合上腾,使天空一片赫彩红光;左右余峰则萦绕着青色的云气,与赤红的天空互为表里,相映成紫。登岭而上,如入金光之中,下视半山,则满目苍碧……如此雄奇幽丽之地,确实是神仙的居处,天帝的仙都和汉湘之水的镇控之地。清人许梿观此叹曰:“烟云变灭,尽态极妍,既使李思训数月之功,亦恐画所难到。”
但作者犹感美中不足,又顺带写山下怒水,使山川相得益彰。其中“腾波触天,商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巨笔如椽;“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细腻入微;“散涣长惊,电透箭疾”,令人胁息;“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砧石为之摧碎,碕岸为之齑落”,使人心惊。作者借高山之势,自铸伟词,将湘汉二川写得惊险无比。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如此赞美庐山的壮丽和夸张湘汉的险要,恐怕寓有临川王刘义庆镇守江州的象征。这与鲍照对刘义庆感恩戴德的态度有关。《南史》载:鲍照初仕临川国侍郎,是由于贡诗言志,得到刘义庆的赏识,这次赴江州,也是应召充其幕僚。这在当时门伐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对“才秀人微”的鲍照来说,不能不说是厚爱。所谓“仆以常人,所蒙隆厚”(《重与世子启》)正是感激于临川王的话。
文章至此,写景似可结止。然而作者意犹未尽,又别出一境,写江鸥海鸭,排风振翮,鱼龙石蟹,浴雨吹浪,充满勃勃生机。笔调舒缓,与上文险急相应成趣。
结尾部分再申孤旅情怀、思亲之意,照应开头,关合全篇,使文脉贯通到底。“夕景欲沉”六句,承上景,启下情,如诗、如画,如泣、如诉,令人回味无穷。堪称收笔绝唱。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作者模山范水,始终贯注着自己的感情。“寒雨”、“严霜”、“悲风”,是以情遣词;“负气争高”和“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是因情生景;“夕景欲沉,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是缘情设境。凡此等等,都做到了情景并茂。
作者不仅善于融情于山水,还善于根据山水的不同特点,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描绘山川之美。写庐山,抓住烟云多变的特征,泼墨绘其色;写山下之水,扣住山高川急的特点,着力状其险;登高四望,是写庐山山川的陪衬,故只作点染;江鸥鱼虫一节是紧接在险川之后,因作缓语,以求其节奏变化。这样写景,就不流于一般、呆板了。
晋宋之际,只有奏章表启之类庄重文章才用骈体,而书信一般是用散文。鲍照这封家信用骈语,是首创。同时,以作赋的方法写信,以大量的山川景色为其主要内容,也属创举。稍后陶宏景、吴均的《与谢中书书》、《与宋元恩书》等,正是学此。
上一篇:狱中上母书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下一篇:姚鼐《登泰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