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
《太平广记》
【文意】
伍子胥劝诫吴王,指出越国实为吴国心腹之大患,吴王夫差刚愎自用、冥顽不化,伍子胥殚诚毕虑,苦谏不止,反招杀身之祸。吴王赐他属镂剑,命他自杀。临终前,伍子胥责令其子,道:“我死之后,将我的头颅悬挂于城之南门,让我亲眼看见敌国越兵的到来。再者,以鮧鱼皮裹我尸身,投入江中,我要每日早晚乘潮水而来,亲眼目睹吴国之败亡。”从此之后,自海门山一线海水倒灌,潮头汹涌,狂澜万丈,直到越过钱塘江渔场才逐渐减弱。钱塘江海潮每日早晚两次,其声咆哮如雷,惊天骇地,风驰电掣百余里。不时有人看见伍子胥乘白车白马立于潮头之上。于是,人们修建庙宇为他祭祀。
庐州城的淝河岸上,也有一座子胥庙。每天早晚涨潮时,淝河之水也怒涛澎湃,直涌至庙前。浪头高一二尺,宽十余丈,需一顿饭工夫方能够平息。百姓们传说,它是与钱塘潮在互相呼应!
【原文】
伍子胥累谏吴王,赐属镂剑而死 ② 。临终,戒其子曰:“悬吾首于南门,以观越兵来。以鮧鱼皮裹吾尸,投于江中,吾当朝暮乘潮,以观吴之败 ③ 。”自是自海门山,潮头汹高数百尺,越钱塘渔浦,方渐低小。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时有见子胥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之中,因立庙以祠焉。
庐州城内淝河岸上,亦有子胥庙 ④ 。每朝暮潮时,淝河之水,亦鼓怒而起,至其庙前。高一二尺,广十余丈,食顷乃定。俗云:与钱塘潮水相应焉!
【注释】
①伍子胥(xū):名员,字子胥;春秋时人,为楚国大夫伍奢次子,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千辛万苦逃到吴国,帮助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令吴国国势强盛,后攻破楚国复仇雪耻,攻伐越国,战而胜之,辅佐吴王阖闾、夫差父子两代,使吴国成为雄踞江南的霸国。《太平广记》:由北宋年间李昉等十二位大臣奉宋太宗之命编纂而成,是一部上起先秦下至北宋的故事总集,收录七千余野史、笔记、传奇等作品。②属镂(zhǔ lòu):宝剑名。③鮧(tí)鱼:鲇鱼。④庐州城:指合肥市,合肥市三河镇(古称鹊岸)为吴楚相争之地。鹊岸之战,伍子胥曾率吴国军队大败楚军。
【述评】
以伍子胥的故事传说为钱塘潮涂上一层神话油彩,为钱塘之怒找到根由,使其雪涛之威猛、声势之豪壮,更具骇目惊心、夺魂褫魄之效果。
上一篇:[宋]周密《观潮》原文与注释
下一篇:[清]袁枚《卖蒜叟》原文与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