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散文名篇·送杨寘①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②,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③,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④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⑤、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⑥,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⑦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⑧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注】
①杨寘(zhì志):欧阳修的友人,从文章中看,是一位怀才不遇的病弱书生。②宫:五音之一。引:乐曲体裁之一。数引:几支曲调。③羽:五音之一。④雍雍:和谐,和睦。原意是鸟和鸣声。⑤伯奇:周宣王时大臣吉甫之子,因后母进谗而被逐,抚琴作《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⑥道:同“导”,开导。湮郁:阻塞。⑦尉:宋代掌管地方军务刑务的小官。⑧异宜:不相宜。
杨寘是一位怀才不遇的病弱书生,虽然好学有文,却科场失意,仕途前景堪称黯淡。如今靠先辈官职的荫庇,照顾他到数千里外的福建剑浦去当一个小小的县尉,只不过那地方僻处东南,缺医少药。这篇序写在临别之时,欧阳修借赠琴送别,希望以音乐来平复朋友身心的创伤。全文婉转殷切,笔调凄然,充满了对杨寘的同情和感伤。
文章第一句先宕开一笔,说“予尝有幽忧之疾”,“幽疾”的意思是忧郁病,这是一个含义微妙的字眼,一方面透露了欧阳修入仕以来的几经沉浮,另一方面暗指杨寘也患有此疾,需要调理。而后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讲述音乐可以疗疾的道理。“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久而久之,体验到了音乐可以使人愉悦、心境平和,竟然不药而愈,忘却了病的存在。
第二段详细讲述“乐之道深矣”,描绘琴声的清澈多变,从最低的宫声到最高的羽声,呈现千变万化的情态。欢快时如高山之巅流水飞溅,低沉时如小桥流水舒缓平和,高昂时如狂风暴雨掠过悬崖峭壁,惆怅时若深宫怨妇顾影自怜。紧接着便以琴曲寄托深思,先是以古之圣贤的例子,舜之玄歌《南风》,文王、孔子作忧民之曲,屈原在汨罗江畔游吟……这些人跟欧阳修一样,都是寓情于中,播于琴声。至此,作者总结一笔说:“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这就是音乐在潜移默化中转移人的感情的作用,感悟至深。
最后一段才是临别赠言,杨寘此番一去,乡关万里,不知何时才能再聚,表达了作者对他前途和人生的担忧之情。加之从此异乡漂泊,满目风物皆殊,生命如萍漂絮影之脆弱,令人情何以堪!只能怅然慨叹:“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作为朋友,只能相赠以琴,“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无限惺惺相惜之意,尽在不言之中。文章至此,以朋友的一抹凄然的微笑收束全文,首尾呼应,感情升华到高潮。
后人评论
孙琮《山晓阁选宋大家•欧阳庐陵全集》卷三:“本意为杨寘郁郁,作序以解之。今读其前幅,闲闲然只说琴声,若与后幅绝不相关者,写得何等高脱。及读至后幅,始悟前幅皆是为后幅出力写照,写得又何等神采!文之以法胜者。”
上一篇:《欧阳修散文名篇·释秘演诗集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下一篇:《欧阳修散文名篇·苏氏文集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