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一讲(节选)
孙中山
诸君:今天来讲民生主义。什么叫做民生主义呢·“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个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欲明白这个主义,断非几句定义的话可以讲得清楚的;必须把民生主义的演讲从头听到尾,才可以彻底明白了解的。民生问题,今日成了世界各国的潮流。推到这个问题的来历,发生不过一百几十年。为什么近代发生这个问题呢·简单言之,就是因为这几十年来,各国的物质文明极进步,工商业很发达,人类的生产力忽然增加。着实言之,就是由于发明了机器……从机器发明了之后,便有许多人一时失业,没有工做,没有饭吃。这种大变动,外国叫做“实业革命”。因为有了这种实业革命,工人便受很大的痛苦。因为要解决这种痛苦,所以近几十年来便发生社会问题。这个社会问题,就是今天所讲的民生主义。我今天为什么不学外国直接来讲社会主义,要拿民生这个中国古名词来替代社会主义呢·这是很有道理,我们应该要研究的。……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替代社会主义,始意就是在正本清源,要把这个问题的真性质表明清楚。要一般人一听到这个名词之后,便可以了解。……今天我所讲的民生主义,究竟和社会主义有没有分别呢·社会主义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经济问题。这种问题,就是一班人的生活问题。因为机器发明以后,大部分人的工作都是被机器夺去了,一班工人不能够生存,便发生社会问题。所以社会问题之发生,原来是要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故专就这一部分的道理讲,社会问题便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主义便可说是社会主义的本题。现在各国的社会主义,各有各的主张,所以各国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也是各有不同。社会主义到底是民生主义中的一部分呀,或者是民生主义是社会主义中的一部分呢·实业革命以后,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不下千百家,其中研究最透彻和最有心得的,就是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马克思对于社会问题,好象卢骚对于民权问题一样,在一百多年以前欧美研究民权问题的人,没有那一个不是崇拜卢骚为民权中的圣人,好象中国崇拜孔子一样;现在研究社会问题的人,也没有那一个不是崇拜马克思做社会主义中的圣人。……马克思发明物质是历史的重心,到底这种道理是对不对呢·经过欧战后几年的试验以来,便有许多人说是不对。到底什么东西才是历史的重心呢·我们国民党提倡民生主义已经有了二十多年,不讲社会主义,只讲民生主义。社会主义和民生主义的范围是什么关系呢·近来美国有一位马克思的信徒威廉氏①,深究马克思的主义,见得自己同门互相纷争,一定是马克思学说还有不充分的地方,所以他便发表意见,说马克思以物质为历史的重心是不对的,社会问题才是历史的重心,而社会问题中又以生存为重心,那才是合理。民生问题就是生存问题,这位美国学者最近发明适与吾党主义若合符节。这种发明就是民生为社会进化的重心,社会进化又为历史的重心,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我们提倡民生主义二十多年,当初详细研究,反覆思维,总是觉得用“民生”这两个字来包括社会问题,较之用“社会”或“共产”等名词为适当,切实而且明了,故采用之。不图欧战发生之后,事理更明,学问更进,而马克思宗徒亦有发明相同之点。此足见吾党之提倡民生主义正合夫进化之原理,非同时髦学者之人云亦云也。照这位美国学者主张,他说古今人类的努力,都是求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人类求解决生存问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不是历史的重心。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没有发明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我们要明白这两家的学说,究竟那一家的主张是对的,便要详细研究他们的主义和近世社会进化的事实是不是相符合。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是专注重物质的。要讲到物质,自然不能不注重生产;没有过量的生产,自然不至有实业革命。所以生产是近世经济上头一件事,要知道近世的经济情形,必先要知道近世的生产情形。近世的生产情形是怎么样呢·生产的东西都是用工人和机器,由资本家与机器合作,再利用工人,才得近世的大生产。至于这种大生产所得的利益,资本家独得大分,工人分得少分。所以工人和资本家的利益常常相冲突,冲突之后,不能解决,便生出阶级战争。照马克思的观察,阶级战争不是实业革命之后所独有的,凡是过去的历史都是阶级战争史。古时有主人和奴隶的战争,有地主和农奴的战争,有贵族和平民的战争,简而言之,有种种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战争。到了社会革命完全成功,这两个互相战争的阶级才可以一齐消灭。由此便可知马克思认定要有阶级战争,社会才有进化;阶级战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这是以阶级战争为因,社会进化为果。我们要知道这种因果的道理是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便要考察近来社会进化的事实。……至于这种社会进化是由于什么原因呢·社会上何以要起这种变化呢·如果照马克思的学说来判断,自然不能不说是由于阶级战争。社会上之所以要起阶级战争的原故,自然不能不说是资本家压制工人。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总是相冲突,不能调和,所以便起战争。社会上因为有这种战争,所以才有进化。但是照欧美近几十年来社会上进化的事实看,最好的是分配之社会化,消灭商人的垄断,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增加国家的财富,更用这种财富来把运输和交通收归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卫生和工厂的设备,来增加社会上的生产力。因为社会上的生产很大,一切生产都是很丰富,资本家固然是发大财,工人也可以多得工钱。象这样看来,资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产力,工人有了大生产力,便为资本家多生产,在资本家一方面可以多得出产,在工人一方面也可以多得工钱。这是资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调和,不是相冲突。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就是为大多数谋利益。大多数有利益,社会才有进步。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之所以要调和的原因,就是因为要解决人类的生存问题。古今一切人类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为要求生存;人类因为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停止的进化。所以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症的原因,是人类不能生存。因为人类不能生存,所以这种病症的结果,便起战争。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所有的心得,只见到社会进化的毛病,没见到社会进化的原理。所以马克思只可说是一个“社会病理家”,不能说是一个“社会生理家”。……所以马克思研究社会问题,只求得社会上一部分的毛病,没有发明社会进化的定律。这位美国学者所发明的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定律,才是历史的重心。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容易。马克思认定阶级战争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这便是倒果为因。因为马克思的学说颠倒因果,本源不清楚,所以从他的学说出世之后,各国社会上所发生的事实便与他的学说不合,有的时候并且相反。……由于他研究从前的历史和当时的事实所有的心得,便下一个判断,说将来资本制度一定要消灭。他以为资本发达的时候,资本家之中彼此因为利害的关系,大资本家一定吞灭小资本家。弄到结果,社会上便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极富的资本家,一种是极穷的工人。到资本发达到了极点的时候,自己便更行破裂,成一个资本国家,再由社会主义顺着自然去解决,成一个自由社会式的国家。依他的判断,资本发达到极点的国家,现在应该到消灭的时期,应该要起革命。但是从他至今有了七十多年,我们所见欧美各国的事实和他的判断刚刚是相反。……因为实业的中心要靠消费的社会,所以近来世界上的大工业,都是照消费者的需要来制造物品。近来有知识的工人,也是帮助消费者。消费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解决众人的生存的问题,也就是民生问题。所以工业实在是要靠民生。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象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从前的社会主义错认物质是历史的中心,所以有了种种纷乱。这好象从前的天文学错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计算历数,每三年便有一个月的大差,后来改正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每三年后的历数,才只有一日之差一样。我们现在要解除社会问题中的纷乱,便要改正这种错误,再不可说物质问题是历史中的中心,要把历史上的政治、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1924年8月选自《孙中山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注释〕 ①威廉氏:即莫里斯·威廉,曾在美国加入社会主义劳工党,专心研读过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著作,写成《历史的社会诠释》一书,该书副题即“驳斥马克思对历史的经济观点解释”。这就是孙中山在民生主义演讲中批判马克思学说的依据。〔鉴赏〕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三大“革命纲领”之一,是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之后提出的,又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起点和归宿。在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民生主义作为理想社会目标,毕生为之奋斗。他的民生主义思想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从1894年上李鸿章书谈及“民生”开始,到辛亥革命前,是这一思想的产生时期;辛亥革命之后至国共合作前期间,是积极宣传和试图践行民生主义的时期;1924年1月至8月,在广州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讲演三民主义,从理论上对民生主义作了详尽的解释,并使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在讲演中,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宗旨、性质及具体内涵,均赋予了新的内容。本篇节选其民生主义第一讲进行分析。孙中山对民生主义有个界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在这里,他把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及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等同起来,把传统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思想直接联系起来。他以为用“民生”这一古词替代“社会主义”是有充足理由的,因为“社会主义的范围,是研究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问题,就是研究人民生计问题,所以我用民生主义来替代社会主义”,表示把问题的真实性质表明清楚,以便“正本清源”。“民生”一词,含义为人民的生活,首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依据这一古义,孙中山对民生主义有个定义:“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这里的“社会”、“国民”、“群众”含义基本相同,即指“广大人民群众”;他说的“生存”、“生计”、“生命”等,实际是指人民生存所依赖的社会经济生活,包含衣食住行等内容。孙中山认为民生和社会问题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孙中山看到工业革命后,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因着机器的广泛使用,效率空前的提高,造成中国社会里手工业者的大量失业。于是孙中山发觉,民生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问题的焦点。随之而来,便产生社会主义的理论。他的结论是:“社会问题便是民生问题,所以民生主义便可说是社会主义的本题。”孙中山自称是“社会主义者”,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是非常尊崇,称之为“社会主义的圣人”。但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并不认同,认为自己的民生史观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真谛所在。在他看来,马克思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即唯物史观,又断言“马克思以物质为历史的重心是不对的”,因为“社会问题才是历史的重心,而社会问题中又以生存为重心,那才是合理”,故而“归结到历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质”。历史的重心是民生而不是物质,是孙中山把自己的民生主义和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后得出的第一个结论。另一个结论是“经济利益相调和”才是社会进化的动力。他不同意马克思说的“阶级战争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的主张,因为“照欧美近几十年来社会上进化的事实看”,“社会之所以有进化,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不是由于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有冲突。”“阶级战争是社会当进化的时候所发生的一种病症”,他苛责“马克思认定阶级战争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这便是倒果为因”。孙中山坚持的是进化论的观点,坚持社会矛盾、社会利益是可以调和的理论。强调“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由于这一点,使他对资本主义的矛盾没有深刻的认识,也对当时的中国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抱有幻想。对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孙中山也进行了比对分析。认为工业生产的根本动力在于消费,而不是资本家为了榨取剩余价值,从根本上忽视了资本逐利的本性。他认为“工业实在是要靠民生。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内的重心一样”。他还坚持认为“从前的社会主义错认物质是历史的中心,所以有了种种纷乱”。所以要把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毋庸讳言,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但民生史观和唯物史观有着根本的区别,他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社会主义的考察和憧憬,仅仅局限于直观的认识。对马克思经过长期严谨而科学的研究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他存在着比较直观和肤浅的理解。但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从本质上说还是能够反映时代的要求,试图寻求解决中国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力图避免资本主义发展的弊端,以谋求解决广大人民生活的问题,具有可贵的时代精神和不朽的思想价值。
上一篇:民治运动(节选)
下一篇:清贫(矜持不苟,舍己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