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中山
石破
天惊
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这时,我乍见窗外
有客骑驴自长安来
背了一布袋的
骇人的意象
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
已挟冷雨而降
我隔着玻璃再一次听到
羲和敲日的叮噹声
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
瘦得
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
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
涌起千顷波涛
嚼五香蚕豆似的
嚼着绝句。绝句。绝句。
你激情的眼中
温有一壶新酿的花雕
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
最后注入
我这小小的酒杯
我试着把你最得意的一首七绝
塞进一只酒瓮中
摇一摇,便见云雾腾升
语字醉舞而平仄乱撞
瓮破,你的肌肤碎裂成片
旷野上,隐闻
鬼哭啾啾
狼嗥千里
来来请坐,我要与你共饮
这历史中最黑的一夜
你我显非等闲人物
岂能因不入唐诗三百首而相对发愁
从九品奉礼郎是个甚么官?
这都不必去管它
当年你还不是在大醉后
把诗句呕吐在豪门的玉阶上
喝酒呀喝酒
今晚的月,大概不会为我们
这千古一聚而亮了
我要趁黑为你写一首晦涩的诗
不懂就让他们去不懂
不懂
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
洛夫
诗人在我们面前亦如冷雨冰雹一般地倾出一串串骇人的意象,构思出一幕幕奇特的场面,向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昨舌的浪漫故事:唐代著名诗人,这个号称“诗鬼”的李贺从天而降,背着他那石破天惊的诗句与诗人共饮于今天,两人相敬、相慕,并相聚在“历史中最黑的一夜”……这场面是何等惊怪,又是何等荒诞!我们不知写诗的是洛夫还是李贺,是李贺还是洛夫。
惊怖之余,我们且回味起诗意来,诗人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他虽说“我要趁黑为你写一首晦涩的诗/不懂就让他们去不懂”,但是我们从诗人给我们透露的“不懂/为何我们读后相视大笑”的信息里还是能窥见出一点眉目来。
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能较为确凿”。(《题“未定”草》)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与洛夫相距千年的唐代诗人李贺吧。李贺原是唐代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其诗歌多揭露和讽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朽,宦官专政、藩镇割据的现实,也表现了生不逢时的内心苦闷。他的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辞采瑰丽。而洛夫自己呢,他是台湾现代诗坛的主将,是现代派诗歌的旗手,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李贺的风格,从他对李贺的喜爱,对李贺的理解中,我们得知这首诗是洛夫借古讽今之作,诗人借李贺说自己,或许他与李贺有着共同的伤感和牢骚吧!
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反恒常想象的奇特性产生了知觉的幻化,获取了“冰雹般的诗句”,“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瘦得/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涌起千顷波涛”等等,等等,这些新奇的意象,写出了诗人对李贺的特殊感知。在洛夫笔下,李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唐代诗人,而是一个具有丰富含义的象征意象,他身上有着种种反映诗人感情和思想的密码符号,他就是诗人洛夫手中的笔。
“你我显非等闲人物”洛夫的自白很好地说明他创作此诗的目的。这是一首借古人杯中的酒浇自己心中块垒之作,他象冰雹一样将诗人心中的牢骚一古脑儿地砸了下来,虽然那些“他们不懂”,然而有许多感受相同的“我们”读后会“相视大笑”的。因为李贺现象是“自唐而宋而元而明而清”,而今而后乃至于无限也很难消失的。无论是从构思的奇特,想象的大胆,还是从意象的新奇、语言的瑰丽来说,我们不得佩服地说:千余年后的洛夫与千余年前的李贺竟是惊人地相似——相似在诗上。
上一篇:马丽华《渴望苦难》原文与赏析
下一篇:中国画(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