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袁鹰
【原文】: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是的,当年要自己的血汗保为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忘怀呢?
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俵,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吃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难道仅仅是粮食?不,他们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毛主席下山去了,红军北上抗日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人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为了让井冈山变得更快,党派来两千好儿女,同井冈山人一起来开发这座万宝山。他们上得山来,头一件事就是来到竹林里,依靠这青青毛竹盖房落脚。他们踩着当年红军的脚印,攀山过岭,用竹筒盛水蒸饭。可是,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毛竹,成年累月地藏在深坳里,不能赶快送到那些需要它们的地方去,怎不叫人心焦!一阵风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象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井冈山上的毛竹有一千多万根,轮流砍伐,是永远也砍不完的。可是,怎样叫这千万根毛竹顺顺当当地下山去,是井冈山建设者们曾经绞尽脑汁的大事。
如今,你若是从井冈山许多山坳走过,便能看到一条条修长的竹滑道。它们几乎是笔直地从山顶上穿过竹林挂下山来的。这便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业绩。他们在竹林里送走了几百个白天和黑夜,用竹滑道,用水滑道,送出一百多万根毛竹。这一百多万根毛竹,流去了井冈山人多少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崖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冒着大风雪,二十多青年男女来到离茨坪六十多里的深山,要在那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的林海深处,完成砍伐三十万根毛竹的任务。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的那三十万根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飞下山去了。
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溪下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井冈山的毛竹,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一九六〇年十月井冈山
【作者简介】:
袁鹰(1924—— ),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当代作家,江苏淮安人。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编辑、副主任、主任等职。作品有诗集《红湖集》、《花环》,散文集《红河南北》、《第一个火花》、《风帆》、《悲欢》等。
【鉴赏】:
《井冈山翠竹》是一篇情文并茂的抒情散文。作者借赞美井冈山的毛竹,抒发了对井冈山人民的赞美之情。
作者开篇点题,“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表现其与毛竹感情之深厚。又由远及近,由面到点地描写毛竹“郁郁苍苍、重重叠叠”的气势和“亭亭玉立”的风韵神态。由表及里指出它是“革命的竹子,是竹子中的头一名”。作者满怀深厚情意,连续用了两个“你看”回忆了井冈山竹子在保卫第一个红色政权时的功绩。先由老俵提着的竹筒,想到当年井冈山军民的血肉之情,以及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又由竹扁担想起当年毛泽东和革命前辈下山挑粮,挑起革命重担,“从井冈山出发,一直挑到北京”,形象地喻示了毛泽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历程。作者由衷地赞美毛竹坚贞不屈的性格,它们面对敌人的血雨腥风,顽强抗争,这正是英勇的井冈山人民的真实写照,作者借赞美毛竹,赞美了井冈山人民崇高的革命气节。
文章下半部分描写井冈山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发这座万宝山的情景。把毛竹拟人化,它们焦急地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这是井冈山人民的心声,形象地喻示出井冈山人民已满腔热情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当中。
文章做到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辉映,溶为一炉,巧妙地运用了排比、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上一篇: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抒情散文鉴赏
下一篇:廉正祥《人生第一朵花》抒情散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