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禹偁
【原文】:
黄岗之地多竹(1),大者如椽(2),竹工破之,刳去其节(3),用代陶瓦,比屋皆然(4),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5),雉堞圮毁(6),蓁莽荒秽(7)。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8),幽阒辽夐(9),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10),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之暇,被鹤氅衣(11),戴华阳巾(12),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13),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14),高则高矣。井幹、丽谯(15),华则华矣。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闻竹工云,竹之为瓦,仅十稔(16)。若重复之,得二十稔。噫,吾以至道乙未岁(17),自翰林出滁上(18),丙申移广陵(19),丁酉又入西掖(20),戊戌岁除日(21),有齐安之命(22),己亥闰三月到郡(23)。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24),庶斯楼之不朽也。
【作者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钜野)人。宋太宗兴国八年进士,曾任右拾遗、知制诰和翰林学士。在朝廷敢于直言讽谏,因而屡受贬谪,最后死于贬地黄州齐安。王禹偁是宋初著名文学家,在文艺观点上,他反对宋初浮艳靡丽的文风。他的诗文平易朴素、清新自然,对改变北宋一代文风起了较大作用,著有《小畜集》。
【鉴赏】:
宋初文风继唐末五代的浮艳靡丽,积弊日见,宋初的文学家们在散文领域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最终形成了宋代散文含蓄委婉、平易朴素的特点,王禹偁就是改革的首倡者。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王禹偁被贬为黄州刺史,次年建此楼并作此文。
作者以委婉细致的笔调描绘了竹楼优美的景致及登楼赏玩的种种乐趣,抒发谪居的情怀,表露出官场失意后寓情山水,既安逸自乐又凄楚悲凉的复杂感情。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远谪或隐居时,山水丘壑的情趣就占据了他们思想的主导方向,他们总是着意在另外一种环境中为心理寻求安静和平衡。文章开头便描述了一片荒凉残破的环境:“雉堞圮毁,蓁莽荒秽。”隐隐地透出一丝凄凉的心情,这里毕竟不再是繁华满目的地方了,远谪的悲凉不自觉地从触目所见的草草木木中渗了出来。然而这里毕竟有了竹楼,笔锋一转,一种恬然的情致又从竹楼散发出来,悄然地将凄凉的心境掩了过去。竹是文人墨客们最为青睐的雅物,小小的竹楼仿佛成了失意的主人抚慰自己的小小天地。夏雨如瀑,冬雪如玉,琴调和畅,诗韵清绝,棋声散逸,矢趣超绝,一连串细致委婉的对声的描写,突出的是一个“清”的情趣,自然之籁,雅逸之戏,都被竹楼点缀出别样风情,别样情致。
衣鹤氅,巾华阳,执《周易》,公退之暇的作者全副隐士装扮,“焚香默坐,消遣世虑”,于是,江山之外,风帆沙鸟,烟云竹树,都在默默中悠然自来,飘然自去,心中的波澜也被悄悄地化入一片烟云中去,“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从悠悠的沉醉中怅然而醒时,四下正是一片万籁俱寂,清水满楼。这一段对风景的描写,着意衬托的是一个“静”字,与前段的“清”相衬映,静以释怀,清则逸情。“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幹、丽谯,华则华矣。”然而“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说来内含感慨,作官的知识分子从来把游冶狎妓看作是仕宦生活中最刺激的风流韵事,但此情此景下的作者想来,那实在是一种过于强烈的反差与刺激,于是一句“吾所不取”将其抹去了。
但谪居的痛苦与辛酸又是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回忆里,仕途的风雨颠沛,不知有多少话要说却说不出,最后“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八个平淡的字深深地将无限的感慨哽咽掩藏进去,只留下“未知明年又在何处”的微喟,作者并不是完全放情的,文中交织着一种既要抚慰自己又难奈凄楚心境的复杂微妙的心情,是一种欲说还休的凄清。
上一篇:〔俄国〕屠格涅夫《麻雀》抒情散文鉴赏
下一篇:钟敬文《黄叶小谈》抒情散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