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随境走,这里的境是人的阅历、心境。“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少年读《清明》,读到的是情趣,沥沥春雨,人在雨中行,浪漫优雅;中年读《清明》,读到的是感怀,或得志,或失意,嘘吁也好,叹息也罢,需要一个去处借以宣泄;老年读《清明》,读到的是思念,清明祭扫,追念逝者,更觉生死两茫茫,人生无常。
《清明》的写作者是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杜牧,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宰相杜佑之孙。杜牧自幼聪颖好学,博通经史,有理想有追求。23岁写成《阿房宫赋》,誉满京华,26岁中进士,后转任各地,官至中书舍令。杜牧生不逢时,空有抱负,郁郁不得志,以风流放荡处世。在扬州工作时,杜牧写下千古名句“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即便是风流,也是有区别的:世俗之人,仅仅是男女荷尔蒙的撞击,是纯粹的色情交易;杜牧的风流,是对国家和皇权堕落的痛苦回避,留恋青楼、沉迷酒馆,是他寄情抒怀的一种方式。只有情怀如斯、诗才如斯的杜牧,才能写出高度凝练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应该感谢那个牧童,是他的遥手一指,杏花村,一个令人神往的村落,出现在诗人杜牧的眼前,同时,也映现在千年之后的我们的面前。现在,我的目光落在了杏花村,因为我的少年早已离我杳杳远去,我的老年还很有些时日才能来临,我的这般年龄,得志和失意都品尝过了。杏花村,对于像我这样人到中年的男人来说,是有巨大吸引力的。
不得不承认,杏花村是很美的。杏花村因杏花而美。世间花很多,世间美的花很多,然而,杏花却以姿色多变为美,含苞时呈红色,开花后渐淡,花落时又变成纯白色。北宋诗人杨万里这样描绘杏花:“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无变化的花,它的美大概是僵硬刻板的,决不生动。杏花像容颜姣好的女人,有欢颜之美,有病态之美,有生气之美,仪态万千。
以杏花装扮一个村庄,是怎样一种壮观气象?“一波春水绕花身,花影妖绕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诗句写杏花浓彩重墨,酣畅淋漓。杏花村,不知是谁的创意。这位先生应是逸兴遄飞、不拘一格的,他可以用梅花,用梅花就叫梅花村;他也可以用兰花,用兰花就叫兰花村;他还可以用梨花,用梨花就叫梨花村。然而,他偏用杏花。他不会不想到,杏花的变异多解。用杏花,比用其他花,多了一层风险。它含苞时的绚丽灿烂,绽放时的黯淡灰暗,花落时的凄楚悲怆,都各有所喻,尤其是红杏出墙的讽喻,更是众所周指。然而,这位先生的心思、胆量,也正是以杏花得以体现。大概他是考虑到与酒的匹配,梅花太生硬,兰花太俗套,梨花太肤浅,唯有杏花正好。“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杏花村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个村庄,杏花是它的外表、酒是它的实质,或者说杏花是它的形体、酒是它的精神。无酒之花,虚无飘渺;无花之酒,不见神采。杏花村,是这样一番景象——随处可见斜矗着的酒旗,随处可闻沁人的酒香。杏花与酒的结合,使得这一个村庄,有形有神,形神俱佳。同时,杏花村是一个经营着的村庄,假如它是封闭的、自娱自乐的,那它的生命力不会那么强劲。它是开放的、包容的,随时迎接远方来的客人。他可以是贬谪远迁的官员,也可以是进京赶考的秀才;他可以是腰缠万贯的商人,也可以是家道中落的书生,甚至是猎艳寻欢、嗜赌成性的浪子。远远地看到“杏花村”三个大字,或是月黑星稀杏花村的红灯笼,心头泛起阵阵暖意,进得村庄,在这里,叫上两道菜,烫上一壶酒,感觉到家了。
杏花村的酒菜很香,杏花村的女人也很香。杏花村不是风月场所,但是因为杏花村有杏花、有酒香,似乎杏花村的女人没有理由不香。杏花村女人的香,是杏花香与酒香谐和的香,一种引人遐想的香。杏花村的女人,都是良家女子,有丈夫有孩子,眉宇间透出真诚,举手时不见做作,多情男人不看如何?
杏花村是一个销魂村,在此处销魂,意为灵魂在这里得到锤炼、得到考验。意志薄弱的人,将在这里沉醉身体,迷失方向,杏花村使他不能自拔,痛苦万状;头脑清醒的人,将在这里稍作停留,休养身心,继续前行,杏花村是他南来北往的驿站,驿站风物,权当观赏,入眼不入心。
杏花村,注定要被人爱着,又被人恨着。有一句话似乎可以言说:我爱你,将你送到杏花村;我恨你,将你送到杏花村。杏花村,是天堂?还是地狱?
杏花村的酒旗,飘在风中。在中国人的心里,特别是读书人的心里,始终有一个美妙之境潜藏,它就是桃花源。桃花源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然而,桃花源所描绘的景物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理想状况,都是作者的想象,是不真实的,是虚拟的。
与桃花源相比,杏花村就现实得多、可信得多,原因有几点:一是杏花村直面现实,承认社会不理想、人生有差别,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每个人都得到快乐;二是杏花村认可人有欲望,并且有实现欲望的自由与权利,所谓痛苦,实际就是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杏花村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虽然它不能帮人实现最终的夙愿;三是杏花村是可造之景,不像桃花源不可复制。
近年出现了杏花村归属之争,其实没有必要,再造几个杏花村,并不难。
若问我的选择,我不去桃花源,还是去杏花村。去杏花村喝酒!哦,我忘了,我不喝酒。杏花村,茶也是有的吧?
去杏花村,喝茶,看杏花,还有杏花香的女人。
上一篇:《冬天的忏悔》蒋新散文赏析
下一篇:《古村行》任晓璐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