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张爱玲自己的话说,《小团圆》“是一个热情的故事”,她想“表達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的作品一直以苍凉取胜,苍凉是她作品的标签。她认为苍凉能给人以启示,有更深长的意味,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是生活的真实底色,这也正是我喜欢她小说的原因,近于事实,或者是事实的活脱再现。《小团圆》也不例外,对张爱玲的生平和人际关系稍有了解的人,一看《小团圆》就有自传的性质,与张爱玲有关系的人和事都到《小团圆》来报到了。
张爱玲自己也说过:“最好的材料是你最深知的材料”。最深知的材料当推亲身经历的事,亲身经历的事对张爱玲来说无非是亲情、爱情、友情,都是凡人俗事,“去掉一切浮文,剩下的仿佛只有饮食男女这两项(《流言·烬余录》)”,她又不刻意营造斩钉截铁的冲突,也不去照应时代的洪流,饮食男女让别人写来就瘦骨伶仃了。瘦骨伶仃的饮食男女撑起的天地自然矮窄,张爱玲却在这矮窄的天地里,前后回环,左右捕捉,上下俯仰,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动人心弦的华章,在文字上,在意象的运用上,在人生观察和透彻深刻方面,无人能抵达她那种高度。
《小团圆》承继和发扬了这种高度,那余韵不尽的情感铺陈已臻炉火纯青之境,读来时时有被针扎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挣扎和颠倒迷乱,正映现了人心深处诸般复杂的情结。
这复杂的情结、这针扎人心的滋味是层层熏染、步步加浓的。一开始就说 “一千多年前的月色,但是在她三十年已经太多了,墓碑一样沉重的压在心上”,梦也“总是噩梦”,台灯的光有“妖异”的感觉,继母的不善,父亲的冷漠,母亲的西化,弟弟的不上进,亲戚的势利,有笑,笑是隔的;有爱,爱是淡的;有情,情是散的;有快乐,快乐是短的;有幸福,幸福是靠不住的;有伤心,伤心是悠长的,悠长到针扎人心。到后来就不单是针扎人心的感觉了,那针已经成了刀。或许能淡漠情人的不忠,却没有好肚量来盛情人铺陈滥情,忍到无可忍,“厨房里有一把斩肉的刀”,“还有把切西瓜的长刀”,“对准了那狭窄的金色背脊一刀”。这刀应该砍向“金色的背脊”,却因“太沉重了”,到头来砍向自己的心间。“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隆轰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她想她是波丽娜·维亚多,他却没有屠格涅夫的始终如一,她只能是西蒙·波娃,眼睁睁地看着他像萨特一样滥情,用密匝匝的情意连缀起一生光阴,“在四面楚歌中需要一点温暖的回忆”,让那难受也“木木的”,充分 “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这“东西”就是“木木的”“一点温暖的回忆”。
这“木木的”“一点温暖的回忆”就是《小团圆》这个“热情的故事”里的那点热情吧。这点热情拿到她以往的小说、拿到她的散文集《流言》和《重访边城》里去对照,去鉴别,就如一根绣花针掉入大海,如一颗水珠落进沙漠,踪影难寻,有的只是迎面扑来的苍凉,反复撞击你的辛酸, “热情”是对《小团圆》的嘲讽。
嘲讽是张爱玲一贯的笔调。从内容来看,用“小团圆”作书名也是反语的,带讽刺的性质,里面的男主角是一个汉奸,很滥情,最后躲了起来,同他好的女人或被休,或困于情势,或看穿了他为人,都同他分了手,风光云散,连团圆的影子都瞧不见,《小团圆》无“团圆”可言。若非要说“团圆”,就是与张爱玲有关的人、事,以及由此演绎出来的日子和日子里的情感,再加上情感的万千滋味,在此实现了历史的大团圆。这大概也是张爱玲所谓的“热情”之一吧?
这一“热情”支撑着张爱玲把《小团圆》翻来覆去地掂对,一掂掂了近二十年,始终舍不得销毁。一生的行与为,一世的情与思,这辈子的事都在脑海里徘徊,齐齐地涌向笔端,写谁不写谁,怎么写,写什么,虚写还是实写,“回忆与现实之间时时发现尴尬的不和谐,因而产生郑重而轻微的骚动,认真而未有名目的斗争(《流言·自己的文章》)”。这斗争一斗,斗了近二十年,说到底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流言·自己的文章》)”。为了这和谐,张爱玲的《小团圆》磨折了三十多年才与世人见面。这么长的时间里锲而不舍,可以想见张爱玲对《小团圆》的倾心、执著,这也是一种热情吧,可以归在“这是一个热情的故事”中的“热情”里。
这一“热情”里,童年虽不再天真,少年的天空亦灰云遮月,爱恨情仇也像失却水分的青草勉强撑个样子,但在张爱玲看来,还是有可爱可寻的,在“脏与乱与忧伤之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流言·诗与胡说》)”,那淡淡的哀凉,那残存的甜蜜,那虚伪中的真实,那浮华中的素朴,那个不尊传统的女人,那个胆大的女人,那个《小团圆》中的女主角九莉“整个的成年生活都在二次大战内,大战像是个固定的东西,顽山恶水,也仍旧构成了她的地平线”,战争和革命一点都不影响她谈情说爱,她的爱就是爱,不讲条件,虽然明知那男人是汉奸、有好几个女人、爱他会被社会舆论和亲友所轻视,却还是不顾一切去爱了。当然最后她是幻灭了,把他抛弃了。抛弃了还放心不下,还去当面求证一下。
生命里最欢畅的一段,任谁也舍不弃。就事论事,这爱也无可厚非。“什么都是模糊,瑟缩,靠不住(《流言·烬余录》)”,抓住一段酣畅淋漓的情,也没白活,毕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流言·公寓生活记趣》)”。
人生曾有一段酣畅淋漓的情,曾经万转千回,这可能就是《小团圆》“是一个热情的故事”的渊源。
上一篇:《国王的灵魂》唐树清散文赏析
下一篇:《好人老赵》立夏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