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年轻人大概很难想象没有手机,会是什么情景?我相信若是在今天突然没有了手机,他们一定会无所适从。但我更想说的是在纸质时代,我们活得很浪漫很有情调!它一点都不亚于今天五光十色信息泛滥的世界。
那时,打一个固定电话都几乎不可能,手机连一个传说都没有。在生活里,在学校,主要是写信或传递纸条。
这写信是特殊时代人们基本的应用手段。我们做学生的,靠着家里的供给才能完成学业,没有了钱,就给家里父母写信。说什么呢?问候家人的身体,说说学习的紧张,再就是没钱了,这是常态。可家里有什么大事发生,一般都不会告诉我们,怕影响了学业。如果家里人身体出现意外,是最煎熬人的情绪。我记得家里曾经给我写信,父母都不识字,请人代写。只说让我好好学习,冬里穿暖,吃饱别饿着肚子,保重身体!简单的几行字,心里暖洋洋的。想着辛劳的双亲,眼里就噙满了泪水。远处的同学也经常有书信来往,同学朋友畅所欲言,说身边的事,学校所在地的地理风情,也谈社会上的国家和我们都不能理解的事情。学生时代都是忧国忧民爱国青年,不懂大事却都有一腔热血,文字常常写得慷慨激昂,大有上马披坚执锐,落笔锦绣文章的气度。也谈说将来的工作和爱情观,在信纸上天南海北,古往今来的,这是比较多的话题。我的一个同学学的是建筑学玻璃专业,他富有诗意,信写得文采飞扬,而且每次结尾都会附上一首自己的小诗,十分精彩!我们也谈文学,把当时最流行的文学作品互相邮寄欣赏。像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及路遥的《人生》。
最多的是谈了女朋友,离得近了先写一封信偷偷夹在书本里给她,表达喜欢之意,离得远了就送到邮局邮寄,然后就焦急地等回信。那时曾经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书信上暗示了思恋之意,可我却没有理解,真是傻到了顶。后来喜欢上一个同窗,就写信,确是真情流露。人家答应来往,就用纸条,写些简单的约会时间和地点!好了没几天,就分手,还是用纸条,阐述分手理由。有时也写一封长信,夹在书里趁机会交到我手里。那时心情因此受挫,就吃饭不香,睡觉失眠,恍恍惚惚地不快乐。过了暑假返校,又好上了,又传纸条。她有时还发脾气,说我东不好西不对的,就闹别扭!纸条飞来飞去的颇有意思,最后干脆写上一封信斩钉截铁要分手!最后终于又和好了,却是在毕业实习时,离得很远。因此信就写得格外勤快,字里行间都是思念和甜言蜜语,而女朋友却如世俗的说客,每每都有一大通说教!我在陆军医院,她在一个地方医院。有一回早上上班,感觉心情总也不快,预感似有什么事情发生。果然门房值班的军人送来女朋友的信,急忙打开,原来是再次又要分手!信件的内容批评一样地一大通理论,有的段落还夹杂着鼓励的话,快乐的话;也有思念的词语满满地在纸上煎熬我又感动着我,这矛盾的信件好不折磨人。如此的信件始终没有中断,但是后来的后来,好了闹了再好了再闹了终于的终于彻底说分手了!直到彼此都成家也没有写过信。因为非常伤感,都各自销毁了彼此的信件,满满一箱书信竟然一封也没有保存下来,现在想来真是可惜!丢失了自己最风华时的浪漫情书。
很感慨纸张上的情感宣泄,一个字都感动,一个词都快乐,一句话都能让人心潮澎湃,一封书信甚至比钱财比美食更叫人动心动情。我常常想纸上的语言如此地牽动人心也是因为人情的宝贵,不像现在的手机,手指一点,详情即至,没有了等待的焦虑,也缺失了缜密的心情思考,人心随便地就可以迷失,情感也就贬值泛滥得不成样子!这真是现代的可悲之处!
后来固定电话普及了,信少了。我跟一些编辑保持着书信来往,其中有《山西文学》主编韩石山先生和《商洛日报》总编张中山先生,另有《江河文学》编辑,《延河》编辑,他们的书信多的是讲文学,和关于文学的知识,以及用稿的情况。这是电话所不能详尽的事。像梦一样地热爱文学,像诗人一样地用纸张倾情爱情以致于信上爱情逐渐没落!
那个纸质的年代,我们用纸张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述说故事,诉说衷情,那真是一笔流泻千般事务,两纸述说心上情怀。朋友情谊句句传真,爱情思念字字动人。纸张上的感情能让人怀念很久。
书信没落了,这种传统的人情事务交流当然敌不过电子传媒的快捷;纸条很落后,情书用信笺去表达已经过时,手机彻底颠覆了纸上风流和诗一样的情话。
传统的感情交流方式在信息时代决然地销声匿迹了,尽管纸质的传播跟不上信息的步伐,但钢笔,信笺,信封,邮票,甚至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都洋溢着满满的深情厚意,那时爱情,亲情,友情,快乐,痛苦,甜蜜统统地秘密地浪漫地在人的心田流淌,飞翔!
上一篇:《红豆杉祭》王诚林散文赏析
下一篇:《良性的感觉就是恩》石英散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