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许晨的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我总是被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所牵引、感动、鼓舞,从而不断有喜悦、敬佩与自豪的感觉生出。虽然,这已经不是我最初知道“蛟龙”号载人深潜探海,创造了世界同类领先奇迹消息的时候。
在如今这个信息传媒多样的社会环境下,每天人们都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在这种大有乱花迷人眼的情形下,人们就特别需要准确及时的辨析选择和接受能力,否则,很可能就会轻易地被淹没迷惑误导,陷入茫然的境地。诚然,在如今的大量纷繁消息中,会有一些令人惋惜、遗憾甚至震惊愤怒的社会现象发生,但同时,也会有更多像“蛟龙”成功深潜探海,“天宫”太空巡游,高铁飞驰等这样创造了我们国家民族,以至人类世界的伟大科学奇迹的消息涌现。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文学表达,作为社会生活的观察传布者,在这样纷纭的社会消息面前需要进行正确的对象选择表达。我们的文学若是简单地只关注那些令人悲哀忧伤或遗憾愤怒的对象,总在以其为例感叹什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道德沦丧一类的现象,而忽略诸如像“蛟龙”深潜探海,创造人类奇迹这样激动人心,足以激发人们精神情感建设的对象,那么,我们的作家就会失之偏颇和细微。就可能在无意间将自己置于时代主流之外而流于轻淡。很可惜,在我们当今的文学创作中,就存在不少以什么底层写作的名义,以什么独到探析和发现的选择写作,在一些明显脱离时代和社会主流发展的情境下,热衷于形式主义的所谓写作伦理,写作纪律,文学技法的经营,搞出一些悬疑穿越暗战盗墓神怪无厘头作品来。文学失去了社会主流内容的承载和健康道义精神,忽略社会真实存在的建设进步,成为“九斤老太”式的无奈哀叹;很少社会使命担当,成了个人私欲的呻吟和平庸的写作游戏,这是文学偏颇和衰败颓唐的病态存在。真正的文学,是精神文明信仰的追求,是时代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记录者和推动者。促进文明的发展,弘扬点赞高尚的精神情感和行为,永远会比不断的喟叹苦难与哀伤更加重要和需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特别看重和高兴许晨这样的文学态度与激情投入报告。这部以我国深海载人潜探的“蛟龙”号研制为报告对象的报告文学,是作家许晨一次自觉的时代生活深潜,是在扎根我们人民伟大创新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对一种伟大科学攻关行动,一种纯粹崇高,无私勇敢,智慧坚韧精神情感的深切体会和动情的文学书写。
许晨是一位很有社会担当和激情洋溢的当代作家,他时常采用报告文学这种与社会生活联系直接紧密,并能够真实和文学生动地表达社会生活存在的文学体裁形式表现时代生活,获取了不少可喜的成果。过去,他曾写过反映住房改革的《居者有其屋》、反映救援汶川地震灾区的《真情大援川》。2014年6—8月,许晨作为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邀请的第一位作家,登上“向阳红09号”科学考察船,跟随“蛟龙”号远赴西北太平洋,现场见证中国科学家创造深潜探海的伟大奇迹,感受参与者高尚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性格,考察“蛟龙”号的成长发展历史,由此开始了他这次踏海逐浪,感同身受的独特采访写作。能够有这样的机会,是许晨个人的幸运,也可以说是文学、报告文学的光荣。海上50多天的现场颠簸和丰富经历,及前后四年时间的辛勤采访之后,如今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部题材新颖,表现独特,精神情感内容丰富厚重,历史现实海洋科学信息浓密的优秀报告文学,着实是令人欣喜和感到满足的一件快事。我们因此有机会和海洋走得更近,和“蛟龙”号的联系更加的密切。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用来进行深海科学研究的一种现代化装备。拥有这样的国际先进潜海探测机器,无疑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经济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体现。因为有了它,就具备了从大陆走向广阔深海的条件,有了到占地球面积49%,面积达2.5亿平方公里的所谓“第六大洲”和“蓝色公土”上相对自由行走,开展各种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的必要条件。中国“蛟龙”载人深海潜水器,自2012年6月24日成功深潜到7020米(最深潜水记录7062米),创造了同类型潜水器的世界纪录,这就表明,从此中国可以在地球海洋99.8%地方落脚,从事多种相关活动。美国科学家卡尔·萨根说过:“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粒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对于现今已知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球,对于人类远未深入了解的海洋,也是这样,认识了解的程度,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发展。在进一步了解深海方面,这些十分新颖的对象内容被许晨通过“蛟龙”号的报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真有一种美妙和动情的感觉。拥有“蛟龙”的感觉真好,我们的视野和脚步从此将更加的开阔豪迈。中国的旗帜再一次因“蛟龙”号的伟大成功而鲜亮!
许晨将自己的作品取名为《第四极》,这是一个既浪漫但却非常贴切的创意。我是第一次见到这样认识和标识海洋,感到新颖和奇妙。这样的标识,与人们已经熟悉的南北极及将喜马拉雅山称为地球第三极有很巧妙的联系和沟通,可谓是一个海洋、特别是深海概念的创新表达。在深海——地球的第四极还存在着很多的神秘与未知的情况下,第四极在今后的日子里,必将会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因为“蛟龙”号,中国在这样的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具有相当强的能力,这让我们的国人感到非常的满足和自豪。
更重要的是,面对“蛟龙”号,许晨不仅仅是将其看成一个载人深海潜水器,而透过它的存在,十分自然和深入地感觉到了我们国家历来在认识和感受利用海洋方面的许多内容。在这样一个现代化高科技机器的研制和成功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国家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和传统海洋观念的改变。作品为我们系统但又简练地描述了中国如何作为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000公里海岸线的海洋大国,从曾经有过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郑和航行的航海大国,后来却因观念陈旧,到了明清时期甚至拒绝海洋,竟发出“片板不许入海”,“禁滨海人民私通海外诸国”,以至断绝海路、闭关锁国,孤身大陆,自主的放弃海洋利益和海洋权利,造成“有海无防,有海无利”的悲哀情形。作品还通过世界各国由于对海洋的充分认识和看重,从而在勇闯海洋,霸占掠夺海洋权力资源,奴役他人的情形及美妙的海洋世界表现,为人们提高海洋权利自觉和大胆走进海洋,认识和利用海洋提供了很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见识。前车之鉴,理当为戒。作家痛心的历史陈述和殷切的现实呼唤,是用文学的方式呈现给我们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和国家海洋战略的真诚谏言。正是因为这样一些丰富的有关海洋的历史及内外各种信息的开启和存在,使得这部报告文学显得十分深沉和厚重,具有一定的历史海洋文化集纳乃至不错的学术品格。
《第四极——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从书名的表述看,是具有很强的工程事件报告的成分。确实,在许晨的作品中,作家把“蛟龙”号的身前往事和成长表现,都给予了清晰而简洁的记录描述,从其在国家“863”计划中争取到位置,到前辈先驱人物蒋新松研制团队的成功开启,到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成立给予的促进,到时任科技部长徐冠华说“要做就做高水平的”、国务委员宋健说“就做自主、超前、类型最深,世界第一”的强有力的支持,国家海洋局、中国大洋协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落实,以及像徐芑南、崔维成、于杭、胡震、朱敏等科学技术专家和刘峰、刘心成、窦永林等现场指挥者的坚强领导指挥、叶聪、傅文韬、唐嘉陵、杨波等科技人员兼潜水员的勇敢下潜等等内情,都通过“蛟龙”号50、100、300、1000、5000、7000米一次一次地精心组织下潜而得到了现场版的清晰文学呈现。这样的工程事件内情,对于这样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蛟龙”号的生成背景,由选项到最后开发研制成功,从中国空白到中国自主领先世界等内容很自然生动地陈述给读者,使人对“蛟龙”号有了一种亲近和理解的感觉。这既是对“蛟龙”号的走近,也是引导人们对科学、对我们国家科技团队行为作风和精神的走近。因为许晨并不是一般工程报告记录式的呆板记录,而是围绕人的一种美好理想,一种奋进精神,一种国家情怀,一种生命追求等非常情感的内容面对严峻的科学对象展开叙述,所以,很多看似严密冷峻的科学现象因为人的这种感情依附而具有了文学的感染力量。这样的工程事件报告,就在机械、技术、过程的描述中因为注入了人的精神情感、意志行为而变得不再生冷凝固,体现出一种特殊的质感和温和影响作用。或许,许晨在这样的叙述过程中,还有简练的空间——-尽管每次试验的目标内容不同,在相似的现象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许可以找出免除人产生反复重叠感觉的方法等。即使如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许晨的这部作品,是第一个在整体的历史进程表现方面对“蛟龙”号的文学报告。它完全区别于科学技术本身的理性学术记录,也很大的不同于其他大量新闻消息报道内容,事实上成为“蛟龙”号的历史人文和科学档案的完全文学表达,“蛟龙”号会因这种文学的表达而使其作用影响于更大的范围和长久的时间领域。
“蛟龙”载人深海潜水器,实现了载人潜海的新深度。但在这种深度的持续不断追求中,始终有人的一种精神情感和智慧意志的伴随。而这些精神情感和智慧意志等层面上的内容,也是报告文学作家许晨非常看重和注重表达的地方。中国人曾经在海洋面前有过像郑和最先数次出海这样的伟大行动,可是后来却因为国势渐衰竟然对海洋有了某种畏惧和拒绝,以至出现封海闭关那样的愚蠢怪异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新中国在世界上崛起,也同时有意识和开启了胸怀大海,走向世界的自觉。特别是近30多年来,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豪迈脚步,中国已经很激情广泛地通过海洋走向了世界。但是,走向海洋的深处,到较深的海底世界去活动,十多年前,中国却还是处于弱势,与美、俄、法、日等国还存在差距。因此,研制和建造属于自己的深海潜水器,就成了国家和很多科学家的理想与美好人生追求。
我们从许晨的作品中就看到,中船重工集团702所担责携手全国100多家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攻关。2002年702所66岁的老专家徐芑南,已经退休,并在国外同家人过着安闲舒适的生活,可得知国家因为研制潜水器召唤他时,就毫不犹豫地携着妻子回国投身潜水器总设计师的紧张工作中去,说:“只要能为国家做好潜水器,我身上就感觉舒坦。”后来74岁了还亲自赴海上参加试验。总指挥刘峰,是最早和一直参与领导潜水器研制试验的领导人,在研制遇到困难和前景未明的时候,他坚定不移,指挥若定,始终坚持追求,妻子刘琳甚至对他鼓励说:“为理想去拼搏,值得,要真是出了问题,我们娘俩去给你送饭!”为了潜水器的研究,科技专家崔维成主动放弃担任所长职务,全心投入研发。胡震甘愿放弃百万年薪的民营公司经理位置,积极参与到研制团队。刘心成从海军部队退役后,似乎是历史地将他推到潜水器研制试验的舞台。作为领导,他的军人气魄和作风,沉着果敢的性格,始终具有很大的感召力量。叶聪、唐嘉陵、傅文韬、刘开周、杨波等既是技术人员又身为最早、潜水最深的潜水员的无私勇敢行为就更是一次次地感动着人们。唐嘉陵说:“实话说,人都怕死。但我觉得做好分内的事情,就值了。”看似没有豪情,但朴实的语言中报国尽职的坚定性非常明确。于杭教授的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担当更是令人敬佩和感动。为了深海潜水器研制试验,他义无反顾,全心全意的精神和行为非常突出。特别是在5000米下潜成功后,有人提出:“见好就收,停止试验”的时刻,他以自己的权威判断和信心坚持,与多数科学家和领导者推动了试验的继续,直到创下7000米世界奇迹。他不为名利,默默奉献,但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另外,在“蛟龙”号的研制试验过程中,科技专家朱敏、船长窦永林、船员李永玉、冷日辉等曾遇到妻子生产、父母病重,家庭变故等,都有过困难的选择,痛苦的别离,但最后都以潜水器的研制试验大局为重,放弃了自己的家事,表现出无私的国家服务情怀。等等,等等。许晨伴随着“蛟龙”号研制发展进程报告所描述的这许多人与国家,人与“蛟龙”号,人与人的高尚纯粹精神情感故事,包含体现了“蛟龙”号研制试验团队的精神高度和情感深度。他们在献身国家的精神和情感过程中,也是像“蛟龙”号一样,在不断地追求着深度,在深度上标示出自己的爱国建国的精神情感高度。因为这许多带有人的精神情感和人性激情温润内容的融入,许晨的这部报告就避免了干枯生硬的偏失,而比较的柔和深情蕴含,富有文学的品质和表现特点。1949年美国作家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表示:一个作家,“充塞他的创作室空间的,应当仅仅是人类心灵深处从远古以来就存在的真实感情。这古老而至今遍在的心灵的真理就是:爱、荣誉、同情、尊严、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如若没有了这些永恒的真实与真理,任何故事都将无非朝露,瞬间即逝。人是不朽的,这并不是说在生物界唯有他才能留下不绝如缕的声音,而是因为人有灵魂——使人类能够怜悯,能够牺牲,能够耐劳的灵魂。诗人和作家的责任就在于写出这些,这些人类独有的真理性,真情感,真精神。”长篇报告文学《第四极》,正是通过“蛟龙”研制试验的经历,写出了有关爱、荣誉、同情、尊严、怜悯和牺牲精神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从而在“蛟龙”潜海的深度上表现出人们真实的精神情感高度。
“蛟龙”号的研制试验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而伴随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行动内容,更为范围广大。如何真实文学生动又简洁地将这样丰富的内容给予表达,是很需要一个周密系统的组织计划的。这也是文学作品结构所必需的功夫和才能。我们非常喜悦和愉快地看到,许晨在将自己的写作行为与“蛟龙”号对接之后,似乎是找到了一种现场和历史交替进展呈现的双线巧妙结构方式。他用一、三、五单章进行现场描述和自己的主观感受,用二、四、六双章展开历史海洋价值观念生发和“蛟龙”载人深海潜水进程,然后以序言开篇,尾章收结,这样就将庞大纷纭的内容,通过很好的整理有机的串联,实现了十分清晰有序的文学呈现。作者在现场写“蛟龙”号的意义和影响,在一次一次的深度下潜中表达团队成员的科学精神、国家情怀,威猛行动,智慧意志,在不断地克服各种艰难风险的过程中实现伟大的目标和精神情感的高度。作品双线交叉,相互关联,分头并进,脉络清晰,如同交响乐,主旋分部演进,最后构成壮伟的和声。在此可见出许晨在这次书写时的认真态度和用心程度。他很好地躲开了不少工程事件报告经常陷入纷纭杂乱,资料堆积,技术内容密集的陷阱,避免了在别人失足的地方重蹈覆辙,表现出独特的作为和个性。这种自觉的文体意识追求,是当今报告文学创作中一个重要问题。不少作家看重题材对象,却忽略或轻视文体追求,结果时常使自己的作品因失去了文体表达个性而流于平庸。
许晨在用心作品框架结构的同时,绝不忽略对事件,对人细节行动和很多奇异故事的捕捉与表现。除过前面涉及的不少细节故事外,像每一次下潜都保留一面科学家和潜水员签名的国旗、像每次潜水上浮出舱时潜水员都要经历接受泼洒海水的欢迎仪式、像给潜水器接上一根连心绳的故事、像2011年7月29日“蛟龙”号出水却短暂“失踪”并艰难捕获的惊险场景、像“蛟龙”号深海潜航员与“天宫”宇航员奇妙的海天互话连线的动人情景、像7000米深潜成功过程中,潜航员却因迷恋抓海参,无意忽略与水面通话,造成“40”分钟通话中断,引发从试验现场到国家海洋局领导的紧张担忧情形的“黑色40分钟”、像2008年,海试告一阶段,于教授将和团队暂时分别,站在码头深情告别,长久挥手不愿离去的动情场面以及在试验中为于教授过生日、朱敏妻子生孩子,船上专为他煮了一锅红鸡蛋庆贺等等或庄重,或谐趣,或紧张,或温情的细节故事的记述,对于加强作品的血肉内容作用很大。也有力地说明了作家文学眼光的敏锐和观察的细致。作品因此而浑厚丰润。
在总体的角度上看,许晨的《第四极——中国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纪实》,是一本在题材对象和主题内容与表达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相当充分地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特性和精神品质的作品。就像“蛟龙”号体现了我们国家深海潜水的水平,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一样,许晨的作品,也在当前的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突出地表现出独特个性和表达的成功。虽说他曾经写过一些有特色的佳作,但这一次不平常的“深潜”,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我为“蛟龙”号的研制试验成功并在世界同类潜水器中领先而深感自豪,也为中国报告文学收获许晨的成功文学报告而感到十分振奋和高兴!
上一篇:刘锦佃《在枕边种一株玉米》
下一篇:夏慧《夏慧散文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