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野趣》之退思补过
被称为江南水乡明珠的水乡小镇同里,到底是怎么个明珠,我也是到后来才明白的。早几年我插队在离同里不远的地方,常常到同里镇“上街”,我们江南乡下说的“上街”,大概就和北方的赶集什么差不多罢。也就是说在农忙过后,会放一两天假,让大家上街看看热闹,买些生活用品。碰到这样的日子,一般都是很开心的,只可惜那时候谁的身边也不会有很多的钱,上街去当然是看得多,买得少,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在“上街”那一天,我和乡下的姑娘们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当然那时候最好也不过就是的确良。我们穿着的确良,打着洋伞,沿着大运河,快快活活地向同里去。一路上我们可以饱览水乡风光,满眼可见碧绿生青的秧苗,也可见打谷场上堆着金黄的稻谷,有一群小鸡在觅食,一只小狗在树荫下打盹,真是一派田园风味。只是在我们眼里这风味什么也不是,因为这些绿色金黄色,都是经过我们自己的手创造出来的,也就没什么味道了。我们倒是对小镇上的东西感兴趣,小镇上有商店,商店里琳琅满目,让我们一个个看花眼,恨不得什么都要买上一点,只是钱不够。小镇上有照相馆,我们曾经一起去照过合影,几个乡下姑娘咧着嘴对着镜头傻笑,其中有我一个,这照片永远地留在我的相册也留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在小镇上当街的小吃摊上每人要一碗豆腐花,鲜得咂嘴,很想再来一碗鲜肉小馄饨,但是考虑半天终于没有舍得。我们在小镇上走累了就很随便地在一座桥的石阶上坐下歇歇,也不知道这桥有些什么来历,是哪个朝代建造,哪一位大诗人是不是为它写过千古绝唱。我们走在小镇的小街上,看到那些深宅大院,也没有任何感觉,对一些精雕细刻的门楼花窗什么更是熟视无睹,我们真的很轻松很愉快,我们是一群浑然无知的乡下姑娘。当我们开始往回走的时候,心里还惦记着哪一家店里有一件自己心爱的商品,不知道下一次再来那东西还在不在,若是还有的卖,一定要买下来。于是我们慢慢地走出小镇,踏上归程,我们再一次地回头看看,这就是同里。
过了好多年以后,我又到了同里,我觉得自己已经不再认识同里,我再找当年的那种感觉,却是荡然无存。这时的同里已经不是那时的同里,那里的同里,只是我们乡下姑娘赶街的一个小镇罢;现在我再到同里,同里已经是江南水乡的明珠。其实同里始终是江南水乡的明珠,只是我自己从前不能明白。我再过同里的桥,就会有人介绍,这是一座宋桥,始建于某某,重建于某某,修复于某某。你看这桥的桥栏,石刻多么传神精致,出之名匠之手;你看这桥的桥对,句式多么严格工整,出之大家之笔;你再看这桥的气势,多么古朴逸秀。我再走同里的小街,大家就说,这一宅是谁谁谁的家宅,那一幢是谁谁谁的财产,这一宅又是典型的什么什么风格,那一幢又是杰出的什么什么遗产。在同里镇上我看到庄重古朴的深宅大院,也看到精雕细作的华丽宅第,更有小巧玲珑的园林小筑,还有一些与名人故居有关的住宅。至于这小小的同里镇,不显山不露水的,怎么会汇聚了这许多出色的古代建筑呢?这和同里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同里地处水乡泽国之中,以往交通闭塞,历史上很少兵燹之灾。从前一些有钱的人,都愿意把家宅建到这里来,而且许多年下来,既保持着明丽古朴的水乡风貌,又保存了一大批文物古迹,这也是今天的同里吸引外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再游同里,真使我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想想从前的孤陋寡闻,想想从前身在宝中不识宝,真是惭愧。
在同里镇上最有名的当然要算退思园,《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取退思为园名,意思也全在里面了。
围于黑漆高墙中的退思园,也和许多江南园林一样,通过理水、叠山、绿化、建筑、陈设、装饰等形成以建筑为中心的综合艺术,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城市山林之意境,可以说凡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所具有的特色,在退思园一般都能看到。比如主要建筑傍水临池,倒映生辉,比如利用山木屏障,给人层出不穷之感觉,再比如以漏窗借景,耐人寻味,这些特色,在退思园自是比比皆是。此外退思园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比如它的布局的横向而非常见的纵向,比如它的与众不同的走马楼,雨可不走水路,睛又可遮阴避阳,等等,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
其实我对于退思园的感觉也和对苏州别的许多园林的感觉差不多少,我当然佩服这些园林的造园艺术的登峰造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佩服不等于喜爱,我感兴趣的倒是它的园名,退思,就像我对苏州的拙政园、半园等园名也有一些兴趣,拙政园,拙者之为政也,看透了官场的黑暗,退回老家,辟一处小园,创造一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从此在这里种种花,养养鸟,钓钓鱼,以此来从“政”罢。半园也有半圆的意思,说的是我知足而不求圆,你有全圆吗,我有半圆就够了,以我的半圆就能胜你的全圆了。看上去拙政也好,半园也好,都是有了些大彻大悟的意思,其实呢,我想倒也未必,既是拙者还为什么政呢,退隐也许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心中自是不平,既然报国无门,便将一腔报国热血,满身聪明才智转换到这里来吧,把一小小园林弄得十全十美,无以复加。再说半园,既是不与人争,半圆即够,又为何要以少少许胜人多多许,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半圆胜全圆,总在一个胜字上,可见要到大彻大悟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呢。退思园,原本是要退思补过的,却要在坐春望月楼看满眼间又是花木如盖,玉兰飘香,又是池荷莲花,鸳鸯戏水;或是明月之夜,独步楼前,踏月吟咏,陶醉然然;或是于初春细雨之中,看一叶芦苇,几枝菰草,燕雀穿梭其间,顿觉野趣横生,真所谓“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若在盛夏酷暑,于此间剖瓜尝荷,真是心静自然凉,烦渴尽消,若秋雨突至,雨打芭蕉,声如玉珠弹跳,坐于桂花厅中,秋景如画,到了冬天自然又有冬天的趣味,总之一年四季,都是别有意趣的。于这样的环境之间,退思补过呢,还是坐享其福呢,我却不能知道。我们现代的人,恐怕多半是不能了解过去的事情了。
其实以我的想法,退思补过,并不一定是要在落职归故或者是落魄戴罪以后,即使是在当朝任上,即使是在进取上升时期也是时时可以退思补过的,这是一;第二,也并不一定非要建一名园,雨打芭蕉,风鞭芦叶,才能静静地闭门思过,于烦躁的尘世间也是一样能够退思补过的呀,真正需要静下来的不是环境,而是人心,这大家都知道。
我曾经在一篇写自己的文章中写道:现在在我的内心,有一种畏惧,是对人生,对命运,对社会,还是对他人,我说不清楚,我感觉到这是一种宁静平和的畏惧,我想这种畏惧是文学给我带来的。
有了这一种畏惧,我常常需要退思补过,我不到乡间小镇上找一僻静处,我也不到乡下农舍去寻求安静,我就在我自己的家里,在我的工作岗位写字台前,在我孩子的吵闹声中,在邻居家的卡拉OK声中,我退思补过。
我绝没有觉得退思园本不该造这样的意思,真是一点也没有,退思园它在造园艺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都不是我这样的外行浅薄之人可以说得好的,对于历史留给我们的许多东西都是这样,历史早已经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同里,江南水乡的明珠,这同样也是历史对这一座小镇做出的最好的评价。
上一篇:范小青《《乡间野趣》之小岛一夜》经典散文全集
下一篇:范小青《世间桃源》经典散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