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本是慕名去(江西)庐山山麓枧洼(山沟)积余村参观新农村靓丽村容,却被枧洼新鲜空气、幽静山谷牵引思绪,漫步山谷深处。
边踏步山道,边四望枧洼。枧洼为庐山山南一条走向近东西的山沟。南为破山,北为坪岭。蜿蜒沟底、山腰的小道,东可达沟外的环山通道、环城高速及鄱阳湖,西可攀吴障岭、北山登山公路(吴障古道)。洼底平地,围筑成一座小二型乡镇水库。水库简单简陋,一座大门紧锁的二层控制室,一座耸立的库闸,两条“八”字形交汇的土坝,一汪浅浅的库水,少见人迹,幽深清静。
也许地形、水面抬升的缘故,从破山、坪岭、吴障岭,东出九条次级山脊,直奔水库而来。自洼地,西生九条山沟,曲折地攀登远处山峰。地貌异样,难免产生幻觉,似乎水库不仅是汇水之地,还是山脊潜没之处。恍惚中,臆想平静库水之下,九条山脊如巨龙在翻滚搅动。冥冥中,揣测山谷深处,九条山沟幽深静谧,其中一定有故事。
当然,还与自身有关。作为本地人,自小“中毒”太深,总认为“庐山有九十九座山峰、九十九条山沟,每座山峰都有先人遗迹,每条山沟都有历史故事”,因此,潜意识认为,如此大的山沟,山中必有故事。
蓦然,一阵罄声,从山中传来。透过云雾,聚焦定神,隐约看到水库的北岔、水尽云深处,有一爿灰瓦黄墙的建筑。
以为“海市辰楼”,操本地口音,回首惊问库工:
“那是何地?”
库工淡淡回应:“庐山慧日寺。”
是被毁数百年的慧日寺!
文献记载早已被毁?尽管一再获得证实,口中还是嘀咕,心中仍有疑问。
看库工狐疑的目光,只得自求安慰。也是,俗界之人不知佛界事,情有可原。更何况历史上慧日寺并未列入庐山大丛林之列。
于是,开动脑筋,搜寻有关慧日寺的点滴,聊以弥补自己对慧日寺的无知。
庐山慧日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千年有余。如今有人知道慧日寺,多与两个人有关。一是北宋的苏轼。当年,枧洼山路为自鄱阳湖上岸登庐山道路之一,往来山民客商、道人僧人、文人雅士,取山路上下庐山。上山之前,在慧日寺歇歇脚,次日上山。下山也在这地方歇歇,或陆路赶往江州城,或取鄱阳湖水路,经过长江、赣江南下北上各地。北宋元丰七年,苏轼游历庐山,与道潜登慧日寺楼观,题名钟上,后独游白鹤观,作《题西林壁》。
二是北宋年间慧日寺主持文雅禅师。文雅禅师生卒年限不详,可其作品及故事如雷贯耳。其传世之作《禅本草》。虽然仅区区二百余字,可对禅宗,乃至佛学有巨大影响。文中说:“禅,味甘,性凉,安心脏,祛邪气,辟雍滞,通血脉,清神益志,驻颜色,除烦恼,去秽恶,善解诸毒,能调众病。”将禅喻药,认为“禅”是佛祖赐给世间治疗众生疾病的灵丹妙药。
在其影响下,其师弟湛堂准禅师,即文准禅师,又被称为泐潭(江西高安)文准,写《炮炙论》一文。炮炙即炮制,本是将药材加工成饮片传统制药技术。而在《炮炙论》中,文准禅师首先要求修禅者应熟读《禅本草》,熟悉禅的“药性”,而后“若克依此书。明药之体性。又须解如法炮制。”所谓炮制,是用金刚手、大悲千手眼等对“禅本草”进行“加工处理”,熬出“汤药”服用。《禅本草》和《炮炙论》都说修禅,互为表里。前者将禅喻药,谈禅性。后者则讨论如何修禅。后来,无际禅师(明代)的《心药方》、袁中道(明代文学家)的《禅门本草补》等,都是其风格的延续。《禅本草》虽然文章极端唯心主义,没有实用价值。可对于佛学和信众来说,无疑开创了佛教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具有极为强烈的禅宗特性,在佛教文化史上亦有一定的地位,后人说到《禅本草》,必谈及庐山慧日寺和文雅禅师。
文雅禅师之后,慧日寺几度兴衰,记载不多。清朝中叶,因天灾而闭寺。同治《南康府志》卷23记载,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庐山“蛟”出无算,高下崩者以百计,冲倒慧日寺,没僧人三口,破坏近山田地、山塘,淹死男妇六口。自此之后,枧洼登山之路荒废,慧日寺也未重建。
循着罄声,走近慧日寺,方知为近年重建新寺。新寺面积不大,占地不足十亩,四周依山就势建有低矮的围墙,将寺院围成不规则的樟叶形。叶尖为一座低矮的天王殿,殿门黑漆草书寺名兼当山门。天王殿后,建有两莲池,池内种植睡莲、芦苇。
莲池西,为小巧钟楼。莲池北,为完工不久的大雄宝殿,重檐歇山式屋顶,黛瓦黄墙,朱柱彩檐,为寺院僧人修行、香客拜谒场所。顺东侧围墙,北为两层寮房,供寺曾、居士、香客休息。南为老旧的平房,为经房、伙房、库房。
恰好禅师、居士做功课,不便打搅。便请教盘桓寺中的湖北籍香客。
香客为常客,善言谈,滔滔不绝地介绍慧日寺重建及僧人的佚事。
2002年,年仅25岁的心月闻熙禅师带着几位弟子,到荒山僻野重建慧日寺。一年之后,一点点、慢慢垒起了简陋的佛殿、寮房和厨房,草创寺院。当时生活艰苦,土锅土灶,打柴为薪,种菜为食。近几年,才筹资建设天王殿、莲池、钟楼和大雄宝殿。
心月闻熙禅师毕业于国内知名大学,硕士专攻《易经》。毕业后,先在庐山东林寺入佛门,任知客。后离开熙熙攘攘的大寺院,寻找清静地方清修。也许是对佛祖的敬佩,也许是慧日寺旧址僻静,闻熙选择遗址建寺,接续中断三百余年香火,佛功居伟,僧界称道。
而寺内唯一常驻杨姓女居士,也是传奇。她是位三宝弟子,雅称就是居士。皈依佛法,但并未出家修行。原学医,为武汉某医院医师,已退休。儿孙满堂,均在汉定居。2004年,偶然认识闻熙禅师并拜师,常住慧日寺至今。平日承担寺院杂工、知客,负责后勤、接待等一并事务。虽身不着僧衣,剃度出家,但每天按时念经修行,虔诚执着。
仔细倾听,渐入沉默。当年,文雅、文明禅师等一众僧人,崇尚“不用求真并息见,倒骑牛兮入佛殿”“牧笛一声天地宽”(五元灯会 卷十八)等不拘泥、不求名的修行理念,坚持“以心印心”,达到“明心见性”,恒心之下,寺虽小,得道大成;地虽偏,觉悟心得。如今,闻熙禅师清风为伴、明月相随、鸟虫和唱,安心参禅,佛学造诣日渐至深,寺有传人。而且,寺间传闻,不久将升任九江城中大寺能仁寺主持。
离开时,仍未打扰寺僧、知客,权当过客,悄悄潜行。撇去信仰,着实敬佩慧日寺历代僧人“清心寡欲、执拗执着”的精神。这应该是山中小寺慧日寺的寺风、“人文圣山”庐山的传统。同时,也深信这些传统将代代传承。
二〇二〇年十月
上一篇:雪夜彭城《小泥屋里的画虎人》
下一篇:黄亚洲《甘肃扶贫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