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周恩来
字翔宇,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收有他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文章的书,为后人所编的《周恩来论文艺》。
周恩来早年就热爱文艺,在他的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对文艺事业予以特别的关注,建国后分管文艺工作,发表大量文艺论著,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
首先,他继承和发展了列宁、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文艺必须由党来领导的学说,论述了党的领导和文艺工作者的关系。指出文艺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文艺工作者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反过来说,党的工作者又必须“尊重专家”,听取群众意见,发扬艺术民主,才能取得领导的主动权。他本人是实践这种主张的楷模,许多文艺家都曾得到他的关心和爱护。他多次强调党委不能过多干预作家的事,按行政命令进行创作则难免出现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党的领导一方面要尊重艺术规律,另方面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内行, “党员领导人不懂业务,就会瞎指挥。”不只损害党的威信,也会妨碍艺术的繁荣。
其次,他具体论述了文艺生产的特殊规律,阐述了文艺创作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及时地调整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他在《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和《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针对1958年以来文艺战线上不尊重艺术规律的“左”的倾向,提出既要鼓足干劲,又要心情舒畅。不能用行政命令去对待精神产品的生产,不能把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等同起来,“精神生产是不能划一要求的”,要尊重艺术创作的形象思维的特点。 “过高的指标,过严的要求,有时反而束缚了精神产品的生产”。他针对当时文艺界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数量和质量、原料和加工、思想和业务、批评和讨论的辩证关系,有力地指导了当时文艺工作。
他指明审美创造过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强调文艺创作不能简单地派任务,不能匆匆忙忙写出来, “作品的产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这种偶然得之是建立在长期的生活和修养基础上的,这也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他把这种关系概括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八个字,极精确地概括了积累素材、孕育主题的创作过程。主题的形成有灵感的诱发,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这些都属于艺术的审美特性,作为国家的领导人,他是在尊重艺术生产特殊规律的前提下在指导着文艺工作,因此那作用决不是局部的、个体的,而是全民族文艺事业的成败兴衰的大问题。
第三,周恩来深刻地阐述了生活真实、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明确指出典型化是达到艺术真实的途径。他发挥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的思想,从多方面说明了生活真实、历史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认为没有生活真实、历史真实就没有艺术真实。他说: “你写曹操、秦始皇,如果只注意适合现在的时代精神,不注意历史真实,那么人们就会说你的作品不符合曹操、秦始皇的时代。”因此作家一定要把历史的真实抓到。但文艺创作最终是要达到艺术真实, “戏剧不是把生活搬到舞台上去就行了,戏剧与实际生活是有区别的”,因此他更强调把艺术真实抓到。抓到艺术真实的有效方法就是通过典型化的手段塑造典型形象。在典型化的过程中,他强调要把最本质的东西用最生动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表现出来,通过日常生活把思想主题表现出来。就是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并要用生活的样式形象地显示出来,这正是典型化的根本任务。在对典型人物的创造上,他针对当时文艺创作“左”的倾向,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美学价值的见解: 比如不能人为拔高的问题,人物的理智与感情的问题,英雄人物与普通人相结合的问题,英雄人物身上的缺点问题等等,不仅在当时有指导意义,今天也仍不失其重大意义。
周恩来文艺美学思想是异常丰富的,他的论著、讲话对文艺上许多重大原则问题都有涉及,比如:文艺服务方向问题,继承遗产与革新的问题,歌颂与暴露的问题,艺术家修养的问题等等。不仅在理论上有建树,而且能密切地结合现实文艺创作活动的实际,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周作人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咫尺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