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掌握世界的方式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问题:“思维着的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马克思在这里列举的人类掌握世界的方式有四种,即哲学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
实践—精神的掌握方式即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的“实践的意识”或实践过程中的精神活动。从实践—精神上去掌握世界,要求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运用实际意识的思维方式。它是实践者从客观现实出发,对对象所进行的富有实践精神的抽象思维,但尚未达到深刻的哲学概括的高度。它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是一般人通常使用的比较普遍的实际的思维方式。
哲学对世界的掌握方式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运用科学的抽象化的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蒸发、升华和抽象的过程,表现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用理论阐释现实中的具体,以精神上的具体的形态呈现出来,从“许多规定的综合”中把握事物的“多样性的统一”。哲学思维并不排斥形象思维。
宗教对世界的把握方式使用想象和幻想或幻化的思维。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客观唯心主义,它兼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它与实践—精神的、哲学的、宗教的思维方式既存在着某种联系,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别。仅就艺术思维和哲学思维而论,哲学的推理和思维程序是从一般到个别,产生“思维具体”;艺术则是从生活出发,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塑造出“艺术典型”。艺术概括不同于科学概括。它虽然离不开抽象思维,但主要通过形象思维,运用抽象化和具体化相结合的典型化的方法,以直观或直感的形式,创造出共性和个性统一的艺术形象。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挚虞
下一篇:文艺美学研究·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