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游戏说
近代关于艺术起源的一种有很大影响的说法。十八世纪由德国诗人席勒提出,后由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加以继承和发展。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此说在西方颇为流行。
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发挥了康德的艺术和游戏同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的思想,提出艺术的产生正是由于游戏。席勒认为摹仿说不能说明艺术的起源,摹仿在艺术创作中虽然是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摹仿并不是艺术产生的原因。在摹仿的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动机,正是这深刻的动机推动着摹仿的产生,也推动着艺术的产生,这动机便是游戏的冲动。席勒认为美是“两种冲动(即感觉的冲动和形式的冲动)的共同对象,那也就是游戏的冲动。”当游戏的冲动一出现的时候,立刻就产生摹仿的创造的冲动,于是就产生了艺术、产生了美。这里有一个关键的思想需要着重指出,就是在席勒看来,游戏的冲动完全产生于对事物的外在形式(即事物的表面形象)所感到的爱好和喜悦。既然不考虑事物的内在价值,那么这种游戏的冲动便是脱离了物质束缚的、不计较利害关系的自由的活动。人只有在游戏的时候,才是自由的,才是完全意义上的人。而只有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游戏的冲动既然是脱离物质束缚、不计较利害关系的自由的活动、美本身就成了人追求的目的,美感和艺术也就由此而产生。游戏说并不能科学地解释艺术
起源的问题。原始艺术(如史前歌舞)确实包含有某种娱乐或游戏的成分,但若因此就把原始艺术的起源归结为“游戏”,那就很难成立。因为原始艺术并非文明时代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它们远未从物质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是不能摆脱实用性的。艺术摆脱实用性发展到审美性,那是文明时期以后的事情。
席勒的游戏说和剩余精力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席勒认为,游戏的冲动是产生摹仿、产生艺术的真正动力;游戏的冲动必须以人类在满足物质需要之后仍然有剩余精力为前提。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宾塞接受并发展了席勒的游戏说和精力过剩说,对剩余精力的产生从生理学的角度做出了解释。斯宾塞认为: 高等动物的营养物比低等动物的丰富,它们无须费全付精力来保存生命,所以有剩余精力;同时,高等动物要用多方面的活动应付多方面的需要,在某种特殊活动进行时,其它活动就休息,休息就是恢复和增长精力的机会。人类无疑是最高等的动物,所以他们经常有剩余的精力。
剩余精力说显然也不能科学地解释艺术的起源问题。德国的生物学家卡尔·谷鲁斯就曾正确指出:游戏是不能用剩余精力来解释的,剩余精力是游戏的有利条件,而不是必要的条件。用这个观点看艺术创造也是适用的:即使在最基本的肉体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最不“自由”的条件下,有高尚情操的人也仍然能坚持创造出他们最完美的艺术品的。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浙西词派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滋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