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研究·艺术的永久魅力
马克思在论述到古代希腊艺术时,曾经充分肯定过希腊的艺术和史诗对后世人的艺术魅力,说它在经过长期的历史之后,仍然能给现代人以艺术享受,今天人们常以此论作为艺术永久魅力的分析起点,来进一步探求艺术的永久魅力的原因所在。艺术永久魅力是指艺术的形象反映适应了人类在一定实践条件下的某种相同或相通的属性,并为长期历史过程中的广大社会人群所共赏,形成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其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感染力,足以超越时代、国度、民族、阶级界限,成为人类所共同珍爱的宝贵精神财富。艺术的永久魅力的现象是经常可见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艺术的永久魅力与艺术形象中包含了真、善、美有直接关系。在历史上为广大欣赏者所喜爱的作品,须反映生活的真实,有审美创作主体的真情实意,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符合人类实现正义事业的目的要求,表现了人类对于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创造性和伟大力量与智慧才能,也包括艺术化的创造能力在内。
艺术的永久魅力与人类在一定实践历史条件下,在本性上有某种相同或相通性及共同美的存在有关。人性是人的一般本性,其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社会性。阶级性是阶级社会中的人的社会性的基本属性, 自然性是一种基础条件。人除了阶级性之外是不是还有某种条件下的一定相同相通之处呢?恩格斯说: “在我们的不得不生活其中的,以阶级对立和阶级统治为基础的社会里,同他人交往时表现纯粹人类感情的可能性,今天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我们没有理由去把这种感情尊崇为宗教,从而更多地破坏这种可能性”。这里说明,人类还存在一点并未完全异化的“人类感情”,但在阶级对立的生活中,虽可能有,但也所剩不多了。现实实践与科学理论都告诉人们,不承认不同阶级之间在某种条件下存在一定的相通人性是无法说明许多历史事实的、但是面对利害相背,甚至是生死搏斗的现实世界,完全脱离人的实践和历史发展,无视人的现实关系的矛盾,无原则地谈论“共同人性”、 “人类之爱”,就会成为资产阶级人性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附庸。
艺术的永久魅力是艺术的全人类意义的重要表现,这种魅力的思想根源在于人类对于历史进步性的追求。文艺的全人类意义,从交流过程看,其内容所及已超出了阶级的内容范畴。但以为文艺的全人类意义是与阶级性不相关的部分, 或是纯粹的超阶级的范畴,那则是浅薄的,也是不实际的。从文艺史上看,除了初民时代的早期神话之外,绝大多数的有全人类意义的文艺作品,乃是有一定阶级内容的文艺作品,它们或是进步的阶级所创造,或是以阶级的要求反映了历史发展进步的要求,显示了进步阶级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和高尚的审美意识。屈原的辞赋,司马迁的史传文学,李白、杜甫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美术作品,都不是因为缺少阶级内容而取得全人类的意义的。文艺的全人类意义,是后世对于历史上面对现实社会人生的有思想深度的艺术家对现实真实而有创造性的再现所加的肯定赞语。
上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艺术的商品化
下一篇:文艺美学研究·艺术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