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沃林格
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 德国二十世纪著名美学家、艺术史学家,当代美学中“情感抽象说”的著名代表。主要著述有:《抽象与移情》 (1908年)、 《哥特艺术的形式》 (1911年)、 《木板油画的来源》(1924年)、 《希腊文化与哥特艺术》等。其中最出色的是其成名作《抽象与移情》一书,该书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艺术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的纲领性文献,他的“情感抽象说”也主要在该书中提出。
在美学上,沃林格一生的主要理论功绩在于,针对当时盛行的“移情说”,推出了“情感抽象说”,从而肯定性地解释了在风格形态上与古希腊艺术相反的古代东方艺术、晚期罗马艺术,早期基督教艺术和拜占庭艺术等,这在客观上为二十世纪艺术中的抽象运动作了理论准备。
沃林格的立论入手于十九世纪下半叶德国美学界所兴起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认为这种唯物主义观点“一刻也没有脱离过迂腐的模仿说,……这种模仿说抹杀了作为一切艺术创造之起点和目的的真正的心理内容”,因此,它“很难深入到艺术作品的最内在本质中”。在他看来,制约所有艺术现象的最根本和最内在的要素就是人所具有的“艺术意志”,这“艺术意志”就是所有艺术现象中最深层、最内在的本质之所在,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艺术意志”,他就会去从事怎样的艺术活动,一切艺术现象最终都由“艺术意志”得到解答, “每部艺术作品就其最内在的本质来看,都只是艺术意志的客观化”,具体“表现为形式意志”。因此,最终决定艺术现象的其实就是人内心所产生的一种对形式的需要, “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而且艺术作品赖以获得美的特质的愉悦价值就来自于它满足了那种心理需要。正是基于此,沃林格才指出: “人们具有怎样的表现意志,他就会怎样地去表现,这是所有风格心理学研究的首要原则”。
对艺术现象来说, “艺术意志”还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艺术意志”本身还受人日常应世观物所形成的世界态度所左右, “艺术意志”就来自于这种世界态度,沃林格把这种态度界定为“世界感”,这种“世界感”包括人对世界的感受、印象、态度等主观内容,它由客体对象所引起。这种“世界感”,既能在一个民族的宗教文化中表现出来,也能在一个民族的艺术活动中表现出来。当这种“世界感”内在地转化成“艺术意志”之时,它便会在艺术活动中得到外在显现,当它转化成宗教需要时,它便会在宗教活动中得到表现,因此,艺术和宗教其实就是对相同心理态度的不同方式的表现。
沃林格由“艺术意志”和“世界感”这两个概念建起了其艺术分析的本体框架之后,便由此出发指出了“移情说”美学的不足,从而推出了艺术中的抽象原则。
在沃林格看来, “移情说”美学所推出的“移情”这个概念,充其量只能去解释和说明古典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现象,而对于其它艺术现象,如古代东方艺术和中世纪艺术,它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必有一种与移情本能恰恰相反的本能存在,这就是抽象冲动。
沃林格认为,人类的“艺术意志”不只呈现为移情冲动,它还具体表现为抽象冲动,就象人类的艺术活动除了古典希腊的那种风格形态之外,还有古代东方的那种风格形态存在一样。他认为这种抽象冲动植根于和移情冲动完全不同的“世界感”。指出: “移情冲动是以人与外在世界的那种圆满的具有泛神论色彩的密切关联为条件的,而抽象冲动则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的内心不安的产物”。他具体以原始民族为例指出,原始民族所面对的世界是变幻不定的,这样,原始民族就产生了一种面对外在世界难以安身立命的不安感,基于这种不安,就滋生了一种强烈的、寻求安定的需要,因而, “他们在艺术中所觅求的获取幸福的可能,并不在于将自身沉潜到外物中,也不在于从外物中玩味自身,而在于将外在世界的单个事物从其变化无常的虚假的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近乎抽象的形式使之永恒,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便在现象的流逝中寻得了安息之所”。因此,基于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抽象冲动,在总体特征上就表现为摆脱现实对象,超脱现实的自我。在艺术表现上,这种抽象冲动就具体推出了两个要求:
第一,抑制对空间的表现,以平面表现为主。具体来说,抽象冲动就是要“回避对三维物体、对有深度感物体的表现”,这样就必然导向对平面的表现,即“把表现对象限制在高度和广度的展开上。”这种平面表现就给观赏者以一种安定意识,而空间则依然使人处于尘世的关联中。
第二,抑制具象的物体,以结晶质的几何线形式为主。沃林格认为,抛弃物体的具象性,而以结晶质的几何线形式为主, “这种抽象的线条消除了与生命相关以及生命所依赖事物的最后残余”。沃林格很赞赏现代美学所说的“数学是最高级的艺术形式”这句话。
在针对“移情说”阐述了艺术中的抽象原则之后,沃林格进而就用“抽象”和“移情”这两种对立形态去具体界定“艺术意志”。在沃林格看来,抽象和移情“这种审美享受的相反两极,只意味着某种共同需要的不同层面”,它们是“艺术意志”在风格样式上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他说: “艺术的发展史象宇宙一样是圆圈式的,而且不会只有一极而没有相反的另一极。……在我们达到艺术的某一个极点时,我们随即就必须了望到相反的超然的另一极。” “艺术史实际上就表现为这两种需要无止境的相互抗衡的过程。”
沃林格的功绩主要在于首次阐述了艺术中的抽象原则,从而为二十世纪艺术中的抽象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沃尔夫林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沃罗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