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相声
曲艺的一种。是中国特有的, 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的喜剧性的语言艺术。一般用北京话说讲,也偶有用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
相声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包袱”。 “包袱”是相声术语,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采取种种艺术手段把可笑的东西包起来,等待时机成熟,突然打开,让那些可笑的东西一下子呈现观众面前。任何一段相声都是由串珠似的大大小小的“包袱”组成的。相声艺人认为,最理想的相声段子是大“包袱”套小“包袱”,而整个段子就是个完整的“包袱”。
相声的构成要素是说、学、逗、唱。说,指的是相声的表演方式,表明相声是说唱艺术;逗,指的是相声的艺术风格,表明相声是具有喜剧风格的语言艺术;学和唱,都是指相声的艺术手段。 四种要素中, “说”居于统领地位,赋予相声艺术以表演基础,确定了相声作为说唱艺术的特点,又是逗、学、唱的粘合素;同时, “逗”也在风格特点上制约着说、学、唱。
相声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即单口、对口和群活,其中对口相声最为普遍,成为相声的主要形式。单口相声,艺人称之为“单春”,是相声里最早出现的形式。传统相声里单口相声极多。单口相声一般以“说”的段子居多,有曲折的情节、生动的故事,有众多的“包袱”,有“打诨”式的评点,有虚拟化的色彩。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甲为逗哏, 乙为捧哏。对口相声又可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三种。“一头沉”以逗哏的叙述为主,捧哏居于辅助地位; “子母哏”是甲乙互相争辩,组织“包袱”,揭露矛盾、进行表演; “贯口”是以流利的、有节奏的、一气呵成的语言进行表演,但它不能单独存在,必须辅以“一头沉”或“子母哏”。 “群活”,指三人或三人以上的相声,除“捧哏”、“逗哏”外,还有一个“腻缝的”,从中调停,滑稽取笑。相声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垫话儿”、 “瓢把儿”、 “正活”和“底”四部分。 “垫话儿”就是开场白,可起集中观众情绪的作用;“瓢把儿”是过渡段; “正活”是相声的主要部分,由它便可一个“包袱”接一个“包袱”地趋向高潮; “底”,又叫“攒底”,是一段相声的结尾,也是高潮所在,底的好坏直接影响整段相声的效果,底应该既能引起观众酣畅的笑声,又意味隽永。
相声语言一般具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明快犀利、朴实含蓄、灵活多样的特点;相声往往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和语言技巧,达到幽默诙谐的目的。
相声艺术的取材范围是较广的,既可以讽刺,也可以歌颂。唯我独尊、专横拔扈的封建暴君;权势欺人、骄奢淫逸的达官贵人;官官相护、鱼肉乡里的贪官污吏;阴险狡诈、为非作歹的势利小人;桎梏人民思想,宰割人们灵魂的旧思想旧道德旧意识形态;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盲目崇洋或夜郎自大的态度等等,都能在相声中受到辛辣的讽刺和批判。而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机智则能在相声中得到歌颂。
相声的形成有很长的历史过程,一般认为经宋、元、明直至清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
相声表演直接面向观众,收到的社会效果是快速而明显的。相声将以它鲜明的善善恶恶、美美丑丑的立场和幽默风趣的特点赢得不息的笑声。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现象学美学
下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