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圣·埃弗蒙
圣·埃弗蒙(Saint·Evremond,1610—1703)法国批评家、散文家,哲学家伽桑狄的弟子。写过《科学院院士们改革法语的喜剧》等讽刺作品。批评著作有《论古代和现代悲剧》、《论对古代作家的摹仿》等。
十七世纪末,法国古典主义的流派内部出现了“古今之争”,争论的中心是: 作家究竟应该向古人学习,还是向今人学习?一部分资产阶级作家如贝洛德等反对古典主义崇古、泥古的倾向,认为今人胜于古人。而另一部分作家如布瓦洛、拉·封登等,则认为古代作家是绝对卓越的,古代作品是最高典范,今人永远超不过古人。两派斗争激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古今之争”标志着古典主义的开始解体,启蒙主义的自由批判精神的诞生。
在这一场斗争中,圣·埃弗蒙站在“今派”一边,对古典主义的墨守古人法则,保守、僵化的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所谓“永恒的理性”、 “永恒的规则”是不多的, “牵着人们鼻子走的东西”是很少的;因为任何法则都要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变化,都自有“它们的时代和寿命”。所以任何杰出的作品都不能“永远是模范”, “想永远用一些老规矩来衡量新作品那是很可笑的”。他敦促新时代的文艺家“应该把脚移到一个新的制度上去站着”,以“适应现时代的趋向和精神”,及“神祗、自然、政治、人情风俗”的变化,从而创作出达到“完善的境界”的好作品。
关于现代悲剧的创作,他认为现代的悲剧应该从表现天神、神谕和占卜者,转到描写现实生活的人本身,应该着重表现“伟大而又合人情的行动”, “剧中主人公的行动既不超越人类行动的可能,又能以其不同寻常和高尚的品质而引起人们的赞赏”;同时, 为了表现“人类所应具有的真正的感情”,“激发我们向往高尚和慷慨事物的心情”,在新悲剧中应该加进去善良的爱情,以消除那些由于古代悲剧中的迷信、恐惧、怜悯甚至残忍而引起的“阴郁观念”。这样的悲剧才能“感染灵魂,激发勇气,鼓舞精神”,既有权益又有乐趣。
圣·埃弗蒙的悲剧理论,虽然在某些方面还带有残余的宗教神学的色彩,但整个看来,他的历史发展观点,批判与革新的精神,以及朴素的现实主义精神还是十分突出的。如果联系当时古典主义的崇古、仿古之风极盛的情况,他的这些观点显得尤为可贵。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四因说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圣·奥古斯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