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完形心理学美学
建立在完形(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的美学,是当代西方美学的重要流派之一。
它的代表人物是鲁道夫·安海姆。安海姆是完形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韦特墨的学生,他把完形心理学具体而系统地运用于艺术的研究,创立了完形心理学美学。
“格式塔”是完形心理学美学的核心概念,德文意思是“组织结构”或“整体”。此词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提出。1890年他在《论格式塔特质》这篇论文中,认为一首乐曲决非仅仅是乐音的总和,除了若干乐音的总和之外,还有“格式塔”,即乐音的组织结构所形成的整体的形式。所以,对一首乐曲,除了要分析它的个别元素外,还应注意它的整体性、完形性。埃伦菲尔斯认为,对于乐音的感知来自感官知觉,而乐曲的完形性则出于心的作用。
埃伦菲尔斯提出的“格式塔”概念,后来由三个德国人韦特墨、考夫卡和柯勒继承下来并发展成完形心理学(又译为格式塔心理学)。但后来者对格式塔的解释同埃伦菲尔斯并不完全一样。照埃伦菲尔斯的意思,完形只是加在各元素之上的一个元素,但他们认为所谓完形,是原有的整体性,它决定各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并不是各部分有独立的性质和意义,然后又加上完形性。这个思想也就是完形心理学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完形心理学反对把心理现象分析为可以彼此独立的元素,主张结构性或整体性是心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它认为知觉不是感觉相加的结果,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因此,学习和创造不是观念的联想和尝试错误,而是对整体结构的豁然彻悟。完形心理学认为感觉自身有组织作用、完形化作用。例如人易于把断缺的圆形看成完整的圆形,这种作用不是来自过去的经验,而是感觉作用自身固有的。同样,知觉和彻悟也不是由于经验联想,而是由于人的脑皮质本身有这种完形化的组织机能。脑皮质为什么有这种机能呢?完形心理学运用物理学的场论来解释,认为大脑皮质有个和知觉或行为的形式相同的场,也就是说人的生理结构和经验结构有相同的结构式样,这就是完形心理学的心物同形同构论。
安海姆用完形心理学来解释艺术作品的意义,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建立在知觉的基础上。因此,对人的知觉结构的认识是认识艺术的基础。他认为概念和知觉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概念也是知觉的,人的心灵具有把概念和知觉联系起来的机能,知觉了事物的形式和色彩,同时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意义”。因此艺术家基本的知觉模式就能带来主题,所以艺术创作的关键是把握住事物在组织结构上的整体特征,这样,艺术即使不再现自然的对象,也能完成它的使命。艺术是“观念及观念与物质显现的统一”,因此,和现实主义艺术相比,抽象艺术能够直接地简化地揭示事物的组织结构,直接和人的知觉模式相对应,因而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根据完形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安海姆对“表现”一词提出了新的解释。他反对那种认为表现的东西并不是它所固有的东西的传统理论,他反对“表现”的根源在于联想,也反对“表现”的根源在于移情,他认为任何艺术对象的表现性,并不是移入的或联想引起的,而是它的结构本身所具有的。他还反对把艺术作品的表现看作是象征,他认为那些被人们看作是象征的伟大的绘画作品,它的深刻含义是通过构图的特征,以强有力的直接知觉传达给观察者的,是作者大脑皮质的组织机能(即完形机能)给予作品以知觉模式,是作品的知觉模式唤起了欣赏者的一种力的结构,从而使作品显示出一定的意义。
安海姆还用完形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视觉艺术中的似动现象,认为绘画作品或静态事物中的运动感觉,是由艺术作品的形象结构所唤起的欣赏者大脑皮层中的场效应引起的。人的大脑皮层是一个场,而场中的任何一点都具有“方向性张力”,正是这种“方向性张力”才会在审美知觉中造成运动的幻觉。
完形心理学美学虽然强调作品的整体性,但它更强调的是组织构造,有“形式即内容”的倾向,而这种“组织构造”的来源,又把它归结为人脑组织的天生要求,因而受到其它美学学派的批评。至于它用“场”、 “力”等物理学术语来解释审美活动,是否真正具有科学性,还是值得怀疑的。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孙过庭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实用主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