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注意
是指审美过程中日常意识状态的中断,而专注于某种特殊的审美对象的意识活动。所谓日常意识,是一种受功利性的有限目的遥控的意识:我今天要去商店买一件大衣,这是我买到大衣之前的一系列行动的最后目的。这一系列行动在意识中是有反应的,我时时想到这个目的,于是我从箱子里取出钱,上车,再转车,进商店等等。总之,它将中间经历的所有零星的片断,都组织成一个有目的的系统。正如西方一个美学家所说,在这种日常意识中,我的思路就象乘上快车,直向目的地开去,并不在中间作任何停留。从开始到目的达到,中间这段时间的消耗,完全是一种手段,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如何才能使这种日常意识中断,或是使它由“开快车”转向“徒步旅行”呢? (开快车不太注意一路上的风景,徒步旅行则几步一停)这似乎需要一种特殊事态的出现。如遇上山岩塌方,列车不得不停。而在审美中,使日常意识中断的却是一种特定的审美对象。如果在我们急匆匆上工的路上,突然眼前出现一所别致的院落。在那曲折别致的墙壁上方,一枝红杏伸展出来,花影映照在粉色的墙壁上,花香也随风一阵阵传过来。这时,我们会一下子停住脚步,意识突然间从一种目的性的链条中中断,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色,在美学史上,人们对这种日常意识突然中断的现象曾赋于许多不同的名称。西方美学家格特沙克称之为“留心”,贾莱特称之为“开放”,闵斯特堡称之为“留心加注意”,朗吉费尔德称之为“孤离” (detachment),日本的今道友信则认为这是“日常意识的垂真切断”。我们认为,上述各种说法似乎都有不确切或不完美的地方。说它是一种“注意”,并没有照顾到这一状态的审美方面的特殊性,因为所谓“注意”,有时还指全部意识集中于脑海中出现的某种意象和关系,而不必有一种外部客观对象出现于眼前。很明显,这样一种“注意”也是科学创造、逻辑思维活动中时常出现的现象。说它是一种“留心”或“留心加关注”,也不恰切,“留心”也可以指一种强烈的功利性活动的准备状态。 “关注”则是指人们渴望认识某种奇特事物时的心理习惯,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东西,至于称它“开放” (或“张开”)就更为含糊。因为意识的这种状态并不完全是开放的,在它向某一对象或同一对象的某个方面“开放”时,往往又对其他一些对象或同一对象的其它方面关闭。我看到一座山,只注意它的险峻、苍翠、高大、挺立等特征和方面,并不关心它是不是一座火山:只关心它与晚霞和白云的相互映衬,而不关心它准确的垂直高度和具体的地理位置。称它为一种“孤离”或“脱离”,似乎较为接近这种状态,但仍有含糊的地方。在闵斯特堡的解释中, “孤离”就是让某一种事物完完整整单独呈现在我们面前,其它一切事物则置之度外。这种“孤离”显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从其他一切事物构成的背景中“突出”出来,这显然是其他任何一种注意状态都具有的;另一方面是指把眼前的客体同“个人”的一切分离开来:心中完全是一片纯白,它原原本本接纳事物,让事物自身将其完满的个性和意义呈现其间,而不对它施加任何“污染”。如果真是这样严格,这种努力能否成功是很值得怀疑的,因为这种注意一旦脱离了主体的个性,思想活动便即刻成为一种冷静的理性判断,而不会是一种热烈的、丰富的和令人愉快的体验。我觉得,今道友信所说的将“意识垂直切断”是比较有道理的。他把日常意识比喻成一种水平运动的行动系统,当某种美的对象出现时,这种水平运动便被“垂直”切断。 “垂直”在这儿带有“断然”、 “迅速”、“完全”切断的意思。一经切断,意识活动便转向另一个方位,这个方位被今道友信称之为美的方位。对这种说法,我们还应该作这样一点补充:有时候,在这种特殊的“注意”之前,意识不一定全是一种紧张的、目的性很强的状态,它也许是一种散慢、恍惚、无一定方向的状态。如果是这种状态,审美注意便不是一种“垂直切断”,而是一种“唤醒”、“振作”或“集中”的状态。这时,或是使指向一个外部对象(审美欣赏一般如此)或是使意识进入某种创作欲望的“旋风圈”内(艺术创造),而且很快将卷入这个旋风的中心(灵感的爆发)。总而言之,对于“审美注意”的较全面的描述,应包括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在人生旅途上的暂时停留和休息(当然,他在审美对象面前的暂时停留,不同于一个实际旅行者半路上在旅店中的停留,那种停留是因为天色已晚,而迫不得已采取的权宜之计),它使精神得到安慰和平静。另一种是指精神和感情之火的点燃。在日常生活中,感情之火几乎处于熄灭状态,审美注意则象是使感情得到了新的燃料(由审美对象提供)产生出一种新的希冀和期望。这便是与审美注意相伴随的那种特定情绪,即期望情绪。这种情绪与那种即将获得某种物质享受或社会地位时的希冀性质不同,它带有非功利的性质,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渴求。在这方面,它与宗教体验之前的那种神秘的“向往”有些类似。因为二者都准备脱离开物理时空的限制,让精神在幻想的天地里遨游。但二者也有不同的地方: 宗教体验之前的期望,具有某种虚无性和心无寄托的消极性,是进入避难所之前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审美期望却是积极的,富有活力的,是一种精神上对美好世界的渴望状态。
审美注意是这个阶段上的活动或行为,审美期望是这种行为的情感效果,二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审美活动所特有的一种态度——审美态度。
上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欲望
下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