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
伴随着十四世纪至十六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而产生的美学思潮。文艺复兴美学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美学思潮对封建的中世纪神学美学的第一次有力的冲击。
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勃兴的。它最初开始于意大利,后来扩展到德、法英、荷等欧洲其它国家。当时,随着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关系已经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人们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人民表现了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时代的发展,冲破了封建的束缚,出现了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高扬人性,标志着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赞美人的尊严,肯定人的欲求,以人性反抗神性,以现世幸福反对封建禁欲、以科学理性反对宗教迷信,摆脱了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禁锢。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潮的兴起就是建立在人文主义基础之上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达·芬奇、卡斯特尔维罗,英国的莎士比亚等。
中世纪的美学是宗教神学的婢女。它否定人世间的幸福和美好,宣扬美在上帝,从而剥夺了人的审美追求。文艺复兴美学把美还给人类,使美学回到人间,结束了神学统治美学的黑暗时代,为近世人学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人性论是文艺复兴美学理论基础。当时的美学都是从肯定人性,为人性高唱赞歌为出发点的。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中写到: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文学艺术作品中,最突出的特点体现为人性美的描写。绘画和雕塑大胆地表现人体美,诗歌和戏剧也充满着对人的热情歌颂。这些都与中世纪的神学美学思潮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照。
从对人性的肯定和歌颂出发,文艺复兴美学肯定文学艺术在人类文化历史中的价值,使文艺从宗教婢女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为文艺自身发展开辟了道路。从柏拉图开始一直到普洛丁都对文艺进行攻击责难,认为文艺不能显示真理,反而会唤起人们心中卑劣的情欲,导致伤风败俗。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家则认为文艺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显示着真理,具有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文艺为人类描绘的美好境界,正是人类憧憬的追求的最高境界。为了进一步肯定文艺的自身价值,文艺复兴美学强调文艺的社会教育作用。如丹尼厄罗和斯卡里格等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指出文艺关系到社会政治,关系到人民的教育,文艺以形象的方式,使人明辨是非、区分善恶。
文艺复兴时期美学家大多坚持“艺术模仿自然”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文艺观,继承和发挥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他们都喜欢把文艺比喻为反映现实的镜子。莎士比亚认为艺术是一面反照自然的镜子。达·芬奇说: “画家的心应该象一面镜子,经常把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面前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他把画家称之为“自然的儿子”。他们并不满足于被动的模仿自然,还要求理想化,在艺术中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创造出普遍的最高的美学的理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还十分重视艺术技巧。那些艺术大师们在文艺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注意探讨与造型艺术相关的技巧问题,研究解剖、透视、配色学等,认为美的高低乃至艺术的高低都要在克服技巧困难上见出,高超的技巧是衡量艺术价值尺度之一。卡斯特尔维屈罗就认为美感的产生应有两个来源,题材新奇和技巧高超。他们在形式技巧方面的探索,紧密结合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的成果,认为通过数学方式,可以把原已存在的美找出来,找到“最美的线形”、“最美的比例”,并且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这种注重技巧形式的美学思想对后来西方形式主义美学影响很大。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处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过渡的历史环节上。虽然在艺术创作上成绩斐然,但美学理论尚未确立完整的形态,在许多问题上并未做深入的探讨,它为后世的美学发展开辟了前行的道路。
上一篇:文艺美学研究·文艺上的功利主义
下一篇:文艺美学研究·文艺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