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石涛
本姓朱,名若极,出家为僧后,释号原济、苦瓜和尚、大涤子、石道人、清湘陈人等,是明宗室靖江王朱守谦后裔。石涛幼年时,遭到国破家亡的惨遇,在入清七十多年的生活中,不时产生内心复杂的矛盾和隐痛,时而在其作品有所流露。他在画中诗写道: “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于诗画,故有时如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中寓之。”
石涛是近代一位具胆识革新与创造精神的画家,也是一位在绘画、美学理论上有卓越成就的理论家。石涛的艺术实践是以他的美学思想为指导,而他的绘画理论又是艺术实践的总结和概括。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他的“一画”论。他在《画语录》中说: “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 “一画之法立万物著矣。我故曰: ‘吾道一以贯之。’”从一画开始,以立画法,一画的积累,绘画所从示。一画之理,并不玄妙莫测,它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的哲理。道家哲学认为“道生一”,一生一切,因此一等于道的可见性的符号之根;以一为绘画之本, “一画”论则是强调以气为根,以笔达意。因此,一画是我国书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
石涛在艺术上突出强调了解生活与注意艺术修养重要意义。他说: “夫画,形天地万物者也。”他的“生活”正是从天地万物,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来认识的,他说: “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偏有侧,有聚有散,有近有远,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飘渺。此生活之大端也。”对生活分析具体细微,丰富多彩。艺术家要创作,必须具备“蒙养之功, 生活之操”,才能把握对象,山川自然景物, “一一尽其灵而足其神”。石涛提出要领略大自然的形神,自然美,必须要有切身的感受。他深有体会的写道: “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川山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艺术与现实是一种彼此交融,互相对应的关系,山川景物之美,归于艺术家的认识和掌握,是客观与主观形迹融化的结果。当他饱览名山大川后,他感慨地说: “黄山是吾师”,因为黄山奇观壮美启示了他。
石涛在艺术上抨击了清初“四王”仿古之风,要打破这种“泥古不化”的陈腐思想。他说: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纵有时触着某家,是某家就我也,非我故为某家也。”深刻地论述了“借古以开今”和“笔墨当随时代”重要思想, “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 自有我在”。有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就可获得发展。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田汉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突转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