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差异
指人在审美中选择对象的差异和审美感受的区别、矛盾乃至对立。它包括选择审美对象和美感的差异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含义。
审美是一种自由的同时又有一定限制的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并不是任何事物都无条件地、同时、同质、同量地进入人的审美领域,而是有着客观的制约性和主体的选择性。不同时代、民族的人,由于他们的生存方式、审美习惯、审美能力的不同,他们认识、选择、把握的审美对象也不尽相同。同一时代、民族的人,由于他们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客观上存在着差异性,当他们面对着众多的审美对象或同一复杂的审美对象时,又由于他们往往怀着不同的审美目的、审美需要或有着不同的心境、情绪,常产生不同的审美选择。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怀着习惯心理、求同心理或探究心理、求异心理,选择他感兴趣的某些对象或对象的某些方面,在大脑中形成各异的兴奋中心,而忽视或暂时抑制、摒弃其它的对象或对象的其它方面,从而表现出大脑兴奋区、抑制区的差异和美感的差异。
美感的差异性是指不同的人或同是审美对象可产生的不同的或对立的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它既可表现于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人们之间,也可表现于同一时代、民族、阶级的人们之间,甚至可以表现于同一个人身上。既可表现为程度上的有无、偏全、强弱、深浅,也可表现为性质上的肯定与否定的对立、斗争。对于这种差异性的成因,亚里士多德认为是由于人感知的对象不同而引起的。笛卡尔认为是因为人的观念回忆和判断存在着差异。休谟认为人的主观心灵不同,因此才感受到不同的美。狄德罗认为是由人的知识、经验、职业、性格、情绪判断力,审美角度等的不同引起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还指出其阶级的根源和文化教养的根源。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感差异性的最终根源是人的社会实践、审美实践的差异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差异性。一方面由于人民实践中发现、创造的美本身具有变易性、发展性、多样性,因此引起不同的美感;另一方面由于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的人从事着不同社会实践、审美实践,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素养,形成了不同的人性和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不同的审美观点、标准、情趣、能力,所以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乃至对立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即使是同一时代、民族、阶级的人,乃至同一个人,由于具体的社会实践、生活经历、性别、年龄、职业、文化教养、性格、气质、思维方式的不同,乃至心境、情绪、特定需要的变化,也会对同一对象产生不同乃至对立的审美感受。
审美差异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永久性,也反映了审美心理结构差异的普遍性,但它并不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的审美选择的相似性和美感的共同性。正确认识审美差异的表现和根源,对于认识审美的能动性,美感的多样性、变易性,对于创造多样性的美和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以及正确对待历时的和共时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斗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上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对象
下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