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普洛丁
普洛丁(Plotinus,204—270)又译普罗提诺。古罗马晚期的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美学家。其哲学、美学思想上承古希腊哲学、美学思想,又对中世纪以及近代哲学、美学思想有一定影响,是新柏拉图学派的创始人、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美学的始祖。
他生于埃及吕科波里斯,在亚历山大理亚从哲学家阿牟尼乌斯求学。他生活在罗马奴隶社会日趋衰落、瓦解的时代。罗马奴隶主阶级对现实的前途感到绝望,于是一方面在现实中寻求享乐,一方面又在超现实的神灵世界中寻找安慰。他在这一社会思想影响下,在把柏拉图哲学作为主要思想源泉的同时,接受了斯多葛派哲学的悲观情绪、怀疑论学派的不可知论,形成了自己的学派。四十岁定居罗马,在此讲学达二十余年,传授溶合着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基督教神学和东方神秘主义的哲学、美学思想。他的著作《九章集》由学生玻尔菲利辑成六卷,每卷九章, 共五十四篇。涉及哲学、伦理学、美学、动物学等。其中第一卷第六章《论美》,第五卷第八章《论理智美》是专论美学的篇章,其他部分也往往涉及美学问题。其哲学核心是“流溢说”,把柏拉图唯心主义的理念论引向神秘主义,肯定理念世界的存在,最高的理念被称作“太一”,即神,这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普洛丁的新柏拉图主义对宣扬基督教教义起了很大作用,并为中世纪的神学和经院哲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普洛丁的美学思想是根据“流溢说”形成的。认为物质世界里的美不在于事物的对称、和谐,而是由于分享了来自神明的理性,当理念流溢到混乱的事物中,使之取得整一的形式时,便产生美。在普洛丁看来,理念是真善美的统一体,美即善,丑即恶;物体美离不开心灵凭理性来判断,理性则是一种为审美而特设的功能,它以理念为衡量标准;美有等级之分,人以感官觉察的物体美属于最低级的美,物体美的程度由分享理念的多少决定。其次是“事业, 行动, 风度,学术和品德”的美。在这些之上,才是脱出一切物质负累的纯粹理念的美,它真善合一,靠纯粹心灵或理性去观照;艺术美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物质所体现的艺术家能够构思的心灵,不在于眼和手,而在于艺术家的想象;艺术是有创造性的,它不仅摹仿看得见的世界,还“上升到自然所借以建立起来的那些原则”,这样普洛丁便修正了柏拉图关于艺术被动摹仿自然的见解,认为艺术不仅是物质世界的摹仿,也是理念世界的摹仿,因而艺术高于自然,能弥补事物的缺陷。自然的美,是神的艺术创造出来的, “造物者所赋予这些生物的理型,使它们成为美的”。普洛丁重天国轻现实,重灵魂轻肉体,重理性轻感性的思想,形成了反科学、反现实的神秘主义美学观,一方面开启了中世纪以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为代表的神学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另一方面又引发了后世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产生。
普洛丁对近代美学思想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夏夫兹博里、温克尔曼、歌德、席勒、施莱格尔、康德、克罗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影响。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普希金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普鲁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