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梅尧臣
字圣俞,世称梅宛陵,安徽宣城人,由于其一生穷困失意,思想上接近现实,从而使他能成为改变西崑诗风的第一人。在诗坛上他与苏舜钦齐名,时称“苏梅”,其诗风委婉闲淡,多反映乡村现实和景观。著有《宛陵先生集》六十卷。
梅氏在文论上立旨反对宋初的西崑的错采镂金、内容浅薄,提出了文学的写实寄托,即“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道”,写诗要有感而发,结合现实。他推崇《诗》三百的美刺传统,要“自下而磨上”,认为屈原《离骚》是通过草木虫鱼,寄托其愤世疾邪的情怀。
在艺术风格问题上,他提出“平淡”作为最高境界。平淡是和艰涩、生硬、绮靡、华艳等相对立的,既在认知上便于接受,也体现出一种清淡、自然的韵味。但平淡并不等于平庸和肤浅,而是通过淡泊的境界,朴素的形式能显示其内在的深意,这又与意在言外的观点一致。这种平淡也不是随心所欲可得的,与之相反,必须有深深的功力、艰苦努力的追求才能达到;而且要善于状人写物,才能使诗境有深刻的感染力。如他自己所说“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美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说他的诗: “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而王安石《题张司业集》中所说的: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像是对于梅尧臣所倡导的平淡的很准确的说明,虽然在创作上他的诗歌有散文化倾向,又常常显得有些淡而无味。梅尧臣最著名的论诗文章是《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另外他的诗歌《读邵不疑学士诗卷》、 《传神悦躬上人》、 《寄滁州欧阳永叔》等也有散论。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引用了梅氏的一些话语。他的平淡主张直接影响了宋诗基本风格的形成。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梁宗岱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梅拉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