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毛泽东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
毛泽东的文艺主张是作为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文艺运动的科学总结而载入史册的。二、三十年代毛泽东领导苏区文艺运动,曾发表过许多宝贵意见,四十年代的《新民主主义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五十年代《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宣传会议上的讲话》,六十年代论及绘画、雕塑和诗歌创作的一些通信,以及大量优美的诗词和杰出的散文,还有许多对历史上和现代作家作品的评论、鉴赏的篇章,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文献。
毛泽东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并对实践有着巨大的反作用。文学艺术中的美不是抽象,也不是绝对的,它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任何时候,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总会有的”。因此“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的反映的产物”,现实生活“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有着艺术“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它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但是现实生活还只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 “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在审美实践中,人们总是“不满于前者而要求后者”,这是因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艺术对人能发生特殊的审美作用,使人“惊醒”、 “感奋”起来, “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毛泽东从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鲜明地提出了文艺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根本方向,提出了作家和艺术家“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必须彻底解决个人和群众的关系”这个原则问题,他认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关于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他的许多论述是带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他论及的文艺与生活、文艺与政治、文艺与革命、内容与形式、普及与提高、作家世界观与立场感情的改造、学习马克思主义与学习社会,以及“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都是围绕着这个总题目而展开的。他在当时认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是从属于政治的, 因而艺术应该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应该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他也特别指出,艺术“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它应该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他的这些说法都是当时革命战争环境的形势所需。他不承认有“为艺术的艺术,超阶级的艺术,和政治并行或相互独立的艺术”。他对文艺的论述和思考总是把问题放到当时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全局中,把艺术同人民的利益、革命的事业以及党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有现实的合理性,自然也有历史的局限性。
他提出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是:暴露“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歌颂“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同时他也指出“政治并不等于艺术”, “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 “既要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要“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无产阶级的艺术应该是“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他主张,艺术要大众化,要兼顾“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毛泽东概括出革命文艺的批评原则,是思想性、真实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他认为, “文艺批评有两方面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二者的关系是“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他认为,区分作品政治性的好坏与艺术性的高低的唯一尺度是实践,是“社会效果”。他曾总结了政治斗争的经验,制定了六条政治标准。
他认为艺术具有民族性,艺术同民族的习惯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历史发展具有民族范围的继承性。他主张要创作出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用人民自己的语言写出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在艺术表现方法上,他主张,要广泛地批判地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文学艺术有用的东西,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艺术创作应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张要有“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认为只有通过“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式,才能繁荣无产阶级文艺。
在艺术的创作方法上,毛泽东说:“马列主义者是实事求是的革命者。我们主张俄国的革命热情和美国的求实精神统一起来。在文学上,就是要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统一。”
毛泽东还论述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作为一名无产阶级的革命诗人,他对于诗歌创作有着自己的审美主张,他认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诗歌创作中,“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作新诗也“要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他还谈到了美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共同美”问题,认为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但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上的继承性和复杂性。
毛泽东在文艺理论上,特别是在指导文艺工作的实践上,曾出现过一些失误,发表过一些不正确不科学的意见,对这些应该采取分析的态度,应该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经验教训的角度加以总结。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毛宗岗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洛可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