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 法国杰出的雕塑家,艺术理论家。出生于巴黎的一个小职员家庭。早年进过工艺美术学校,从事过装饰品雕刻,临摹等手工艺工作,还曾一度进修道院作修士,在艺术方面,受到神父的鼓励。1864年在动物雕刻家巴里工作室工作,受其熏陶,后又进学院派雕刻家卡里埃·贝勒兹工作室作了六年助手。1871——1877年,居住在布鲁塞尔,其间于1875年访问意大利,先后受到多那太罗和米开朗基罗艺术风格的影响和启发。1880年始至逝世,受但丁《神曲》启示,致力于大型浮雕构图《地狱门》的制作。1917年,罗丹与相爱五十年的露丝女士正式举行婚礼,不久去世。
罗丹创作注重对对象的研究,强调构思,力图创新,追求“灵魂的相似”,其作品造型精确,形象生动,意味深长,评论界称他是“以石头为表现手段的思想家”。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 《思想者》、 《加莱的市民》、 《巴尔扎克》等。罗丹同时热爱音乐、舞蹈、绘画,注重文学修养。他的理论著作有《法兰西大教堂》、 《艺术论》。其中《艺术论》是由葛赛尔根据他口述记录而成。罗丹基本属于人性论者。从人性论出发,夸大艺术的社会作用。他的艺术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些观点自身也不尽一致。他认为“艺术上的唯一原则是把看见的东西抄录下来”,艺术家的任务就是无条件地信仰自然,忠实于自然,因而不满于当时法国社会充斥着矫饰的雕塑艺术,主张尊重“自然”,强调写实,刻划出人物的性格。对美与丑的问题,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不都是美的,真正的美在于通过“外部的真实所表现的内在真实”,真正的丑也不在“外部的真实”而在“内部的真实”;艺术中反映的自然才是美的。籍此,他力图将生活中的美丑与艺术的美丑、形体的美丑与灵魂的美丑区别开来,说“世间唯独有一种美,即宣示真理的美”,主张美与真的一致性,用美表现真。
在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方面,他强调苦练,掌握技巧,但更注重以此表现内容,在形象中蕴藏一种思想、一种感情。他的名言“艺术就是感情”, “真正的艺术是忽视艺术的”,即由此而发。罗丹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基本属于现实主义范畴,与当时的学院派艺术迥然不同。从他创作《青铜时代》至晚年创作《巴尔扎克》,多次引起艺术界争论,经常受到不公平待遇。罗丹不仅给当时死气沉沉的雕塑艺术带来生机,而且使之成为大有可为的艺术,创造了现实主义雕塑艺术的典范。又因他创作过于强调明暗的不稳定对照,减损了形象质感,加之他的作品同印象派画家莫奈作品一同展出过,曾被认为是印象主义雕塑的奠基人之一,晚年,他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宗教”,影响到后来的颓废派艺术。
上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类型学方法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罗伯—格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