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空其实对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从艺术反映现实的对象化关系上提出的命题。
他在《魏晋胜流画赞》中说:“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对之通神也。”顾恺之从人物的对象关系存在中,要求在艺术空间内,各要素要和谐统一,艺术形象要以对象的关系存在,即为“实对”。在绘画艺术中,画面的人物手作揖态,眼向前视,他的动作表情说明,前面必定有人或物的存在。对象化的关系,造成了对象化的动作神情。如果画中的人物动作神情是“空其所对”,即不受环境条件制约,不是所对对象引起的动作神情,便不会是真实关系中的动作神情。这时不论如何去画,都不会达到传神的效果。主之以生动气韵的作用就无法发挥,艺术的妙趣也就丧失了。丧失这种可以省略不出的实对,大空则大失, “对而不正则小失。”他用这一观点评《秦王与荆柯》画,论道: “秦王之对荆柯及复大闲”。在荆柯刺秦王这个场面中,如果把秦王画得一派安闲的样子,显然是不合生活逻辑的。荆柯刺秦王,这对秦王来说是一种“实对”。如果表现出“大闲”之态,就是“空其实对”。
“空其实对”的美学观还表现为顾恺之从现实关系来看艺术形象,认为艺术不仅是再现,而且是表现,是再现(形)与表现(神)的统一。艺术形象的神不是抽象的,而是凭借外形来表现神, “形不具而神不生。”同时艺术表现的神不是孤立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神情表现,具有密切的联系。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积淀说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竟陵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