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郭熙、郭思
郭熙(1023—1085)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人。熙宁年间为宋画院艺学,后为翰林院直长。他是宋代杰出的山水画家、理论家。其子郭思于元丰五年为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能文擅画,因父被追赠为朝散大夫,为了纂述其父绘画思想,编纂了《林泉高致》一书,在理论上继五代荆浩《笔法记》之后,又一部有关绘画艺术理论重要著作。《林泉高致》现有《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 《画记》大部分。前四部分“皆熙之词而思之注”,后两部分为郭思记载其父生平之绘画真迹;记录他的创作活动。 《林泉高致》文字的笔调清新流畅,理论阐述上简洁深刻。郭熙的美学思想是从切身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另一特点是以专叙自然美如何升华为艺术美的理论。郭熙说: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看之以取其质。真山水之云气, 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 “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些对自然景物的论述,产生于艺术家敏锐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他不仅从整体宏观上把握自然美,并且能从细致入微的变化中来驾驭它。
郭熙强调对自然景物观察,以深刻地理解作为自己创作的源泉。他说:“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要善于把握对象的特征,必须精通造化,从中提取精华,然后以生动的笔墨为表现手段,创造出“夺造化”的艺术作品出来。
郭熙对绘画艺术创作活动的主观条件作了分析,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 “所养欲扩充”:艺术家的修养要多方面: “所览欲淳熟”:要体察入微深刻;“所经欲众多”:要有丰富的阅历;“所取欲精粹”:要提炼,取自然景物奇秀之处,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郭熙对于如何形成个人独特艺术风格,提出: “不局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要有渊博的知识,从各家艺术之长处,吸取营养,融为自己的,形成个人的艺术特色。
郭熙还提出了艺术形象与透视的画法的矛盾统一。他说: “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三远”即论述置于空间的艺术形象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 “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突出从客体“取势”是为了主体的“意境”的创造。郭熙在绘画创作和美学理论上,不愧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师。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郭沫若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郭绍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