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1868—1836)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苏联作家,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学奠基人。他的小说《母亲》被认为是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作品。高尔基一生著述甚丰,除了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外,还写了大量的文艺评论,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原理对各种文艺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坚持文艺的无产阶级功利性,认为文艺是工人阶级手中的武器,要为工人阶级的事业服务,艺术的本质就是赞成或反对现实的斗争;艺术家是自己国家、自己阶级的感官,是它的耳朵、眼睛和心脏,是自己时代的喉舌,是“产婆和掘墓人”,因此要用先进的世界观武装自己,要有鲜明的立场和倾向性,要站在“工人阶级所提出的那些美好目标的高处”来观察事物。只有这样,写出的作品才有革命的思想内容,才能达到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人民的目的。但他也反对庸俗社会学。他用无产阶级的观点对普希金、巴尔扎克、列·托尔斯泰等人作了科学的评价。
高尔基从实践中认识到,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原有的创作方法已不完全适用,于是倡导了一种新的创作方法,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认为,这种创作方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创造实践的真实,必须描写“第三现实”,允许夸张, “必须把现实主义和浪漫精神结合起来”。这种创作方法既强调肯定、歌颂革命的社会主义现实,也要求暴露、批判现实中的反面现象;要求艺术家用马列主义思想作指导来观察、研究、描写当代生活,并展示出“社会主义未来的崇高目标”;要求描写工人阶级和“新人”的英雄形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也是批评的方法,他主张用这种方法进行严肃的、真诚的、公正的、布尔什维克式的批评,反对胡乱摘引语录、贴标签、歪曲思想意义的“拉普分子的批评大棒”,认为这样的批评不能团结教育作家。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重要贡献。
高尔基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主张艺术要表现无产阶级人道主义。但他的人道主义是发展的。他早期的人道主义属于革命民主主义的范畴,后来达到了无产阶级人道主义。他说文学是“人学”,强调艺术要以人为中心,要有鲜明的人民性,要同情、支持被压迫者,反对恶势力,要尊重劳动者作为人的价值、人格和尊严。要歌颂劳动人民的心灵美,要热爱劳动人民,因为是劳动人民用劳动创造了世界,美化了世界,美来源于劳动,劳动人民是美的创造者,他们最美,“我们应选取劳动作为我们书中的主要英雄”,劳动者是个性获得自由发展的唯一形式。艺术要表现作为劳动主体的人的丰富的精神世界,使之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力量,去为创造美好的生活而斗争。在他的美学中,劳动既是道德伦理的规范,又属于美学范畴,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劳动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尺度。
高尔基的典型论是概括性与个性的统一。认为文学既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又要高于现实生活,应当用形象思维把微小而有代表性的事物写成重大的和典型的事物,把人“描写得更高大和鲜明些,这不仅是生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要求”。强调要塑造正面典型,要描写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不仅描写成原来的样子,而且描写成应有的样子。塑造典型的方法是把同一阶级或社会集团许多个别人身上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再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不仅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重复的东西典型化,也可以把生活中新的、个别的、不常见的、但能揭示生活本质的社会历史现象典型化。典型化要反映出生活发展的规律性。应当借助于想象、夸张,虚构和推测等方法,通过典型环境,通过感情、性格的冲突矛盾来刻划典型,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引起人们的感奋、共鸣,鼓舞人们去改造世界,使之更美。
高尔基强调只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美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内容再美而形式不美的作品读者是不会接受的。形式美在于朴素。语言是创造形式美的“第一个要素”,主要“材料”, “用不好的材料做不出好的物件”。他要求艺术语言要准确、精练、生动丰富、有表现力,并号召作家为语言的纯洁而斗争。
高尔基主张为了发展无产阶级的文学事业,必须批判地继承古典遗产。认为只有依靠民间文学和古典文学的优秀成就,苏联文学才能完成创造新的英雄史诗,表现苏联人在战场和劳动阵地的不朽功绩的任务。他号召作家创造性地掌握世界文学的全部经验和优秀传统,说这是苏联文学革新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告诫他们不要单纯模仿,要求他们对古典作家的历史局限性要予以注意。在对古典文学评价方面他也有某些片面性的错误。
高尔基的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在苏联、东欧各国以及在中国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高乃依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鬼魅易写,犬马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