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法捷耶夫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法捷耶夫(Александр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Фадеев, 1901—1956) 苏联作家、苏联文学事业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之一、苏共中央委员、最高苏维埃代表、保卫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两次列宁勋章获得者,斯大林文学奖金一等奖获得者。法捷耶夫的《毁灭》、 《青年近卫军》都是苏联文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国际上也有重大影响。他的论文集《三十年间》集中表达了他对文学诸问题的看法。
他认为文学是对人民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工具,因此他一贯重视文学的党性原则,说“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性是苏联文学的基础”。社会主义文学必须保卫无产阶级思想的纯洁性,和腐朽的资产阶级思想进行无情的斗争。而作家则应是捍卫党性原则的坚强战士,要从对党、对人民、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立场出发来写作。与此同时他也非常重视作品的艺术性,认为没有优美的形式就没有艺术,作家应当攀登艺术技巧的高峰。
他坚持认为世界观对作家的创作起制约作用。马列主义世界观“能帮助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最充分、最深入、最忠实地理解现实的丰富性,各种观点的真正本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倾向”。但同时他也认识到对创作起制约作用的因素不仅仅是世界观,还必须从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中,从创作方法内部去寻找能促使艺术家达到“写真实”的其他因素,作家必须积累写作经验、本领、技巧,必须有各方面的知识,必须付出巨大的劳动,否则,那种脱离实际的世界观,是无力的,是一文不值的。
他强调艺术要密切联系生活,认为一切伟大作家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那么伟大的力量,就在于“他们真实地刻划了生活”, “一切伟大的文学来自他们国家的泥土中和人民中”,因此作家应该到人民中间去,深深地渗入生活,了解现实,“这是首要的一点”。
他主张多塑造些正面人物,塑造出个性与共性相融合的典型,使他能作为榜样,带动落后的人们前进。他认为塑造出这样的人物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正面人物。塑造人物时要有一定的远见,“人是什么样,就把他表现成什么样;同时,人应该是什么样,就把他表现为什么样”。他反对塑造人物上的“简单化”、 “公式化”和“概念化”的倾向,主张从生活实际出发刻划人物,要“展示人的全部复杂性和多样性”,作家要掌握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典型来。
法捷耶夫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观点是他完整的美学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新的社会主义关系和革命世界观的自然表现……,它要求创作探索具有空前的气魄,主题视野的空前宽阔,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体裁和艺术手法的发展”,它的本质是现实主义结合着革命的浪漫主义。如果说,法捷耶夫在早年曾有过否定浪漫主义(“打倒席勒!”)的错误观点,那么他后来不仅克服了,而还强调了浪漫主义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的作用,他要求作家发扬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以对社会发展规律的坚定信心,去描写苏联现实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冲突,去鼓励人们向生活中的黑暗、腐朽、落后的事物进行斗争,去展示新人的性格,去反映新战胜旧的历史趋向。所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最有批判性的”现实主义,同时又是“肯定新的社会的现实,肯定新的主人公的”现实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写作题材上没有限制,没有禁区,凡是世界上的一切,自古以来的一切都可以写,问题不在于写什么,而是在于用什么思想去写。
他主张题材、体裁、艺术手法和风格的多样化。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新生活,需要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去反映。艺术家应该不断寻找新的表现手法,要把“自己的个性”带到作品中去,以形成与别人不同的风格。
他始终重视文学批评的工作,认为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学的使命,必须开展从国家、人民利益出发的原则性的同志式的批评。批评的目的是对一部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他还提倡反批评。
法捷耶夫积极主张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他多次号召作家要“完成向古典作家学习并逐步胜过他们的任务”。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法式主义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浮龙·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