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第六感官说
英国启蒙运动初期的哲学家、自然神论者夏夫兹博里提出的一种观点。他从反对经验主义的美学立场出发,宣传人天生就有一种审辨善恶和美丑的能力。在《道德家们》等著作中,他称这种天生的能力为“内在的感官”、 “内在的眼睛”、 “内在的节拍感”等。后来有人把他的这种说法,称为“第六感官说”。
所谓“第六感官”,是在视听嗅味触五种外在感官之外,又增加了个一专门管审辨善恶美丑的“内在感官”。夏夫兹博里认为,虽然审辨善恶美丑离不开视听等外在感官,但单靠外在感官并不能审辨善恶美丑,审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来自人的内心。然而这种来自内心的能力还并不是那种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结论的理性思辨能力,而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如同耳目辨别声音和颜色的直接辨别能力,所以他认为这种能力虽然是“内在”的,但仍然是一种“感官”的能力。
不过“内在感官”毕竟不同于外在感官,外在感官是和动物性相联系的,而内在感官是和人的理性相联系的。夏夫兹博里说: “如果动物因为是动物,只具有感官(动物性部分),就不能认识美和欣赏美,当然的结论就会是:人也不能用这种感官或动物性的部分去体会美和欣赏美,他欣赏美,要通过一种较高尚的途径,要借助于最高尚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心和他的理性。”内在感官与外在感官的区别就在于它是来自理性的。那么,这种有别于动物性的理性究竟是什么呢?夏夫兹博里认为这种理性就是人生来就有的道德感和美感,就是人性中固有的善。在夏夫兹博里看来,道德感和美感是相同的,善是美的,恶是丑的,所以人们好善而痛恶,爱美而恶丑。
夏夫兹博里的“第六感官说”就其强调审美能力不是单纯的感性能力,而是一种来自理性的感性能力,是有其合理的因素的。但是他把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混为一谈,硬要设想有“内在眼睛”之类的感官,则是在经验中无法证明的,它只能导致神秘主义。这种“第六感官说”至今仍有影响,一些当代西方美学家(如费朗西斯·科瓦奇,休·布兰恩等)在解释审美知觉的特殊性时,仍重复夏夫兹博里的这种说法。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符号论美学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菲尔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