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常州派
清词流派之一。常州词人张惠言所创,故名之。其代表人物还有周济、谭献,王鹏运,朱孝臧,况周颐等人。主要理论著作有张惠言的《词选·序》,周济的《词辨》、 《介存斋论词杂著》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况周颐的《蕙风词话》等等。
自清初以来,朱彝尊提倡学姜白石、张炎一派词风,后有不少人附合响应,遂渐成“浙派”词人。他们为词内容越来越玄虚, 狭窄,形式越来越华靡,风格越来越柔弱。到了嘉庆初年流弊更甚,张惠言目睹浙派词人的不良倾向,意欲起而挽此颓风。他主张词应“与诗赋同类而风诵”,即依据“温柔敦厚”的“诗教”,尊崇词体,强调兴寄。同时又竭力在前人作品中寻求“微言大义”,近于穿凿附会。张惠言的《词选》中所选辛弃疾,张孝祥、王沂孙诸家词作,多属风格沉郁豪壮的现实主义作品,其用意在于使读者知道词并非“诗余”、 “小道”、“艳科”,从而提高词在文学中的地位,这对当时和后来的词风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张惠言说词“其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极命风谣。”又说“宋之词家号为极盛,然张先,苏轼、秦观、周邦彦、辛弃疾、 姜夔、王沂孙、张炎, 渊渊乎文有其质焉。”此可见常州派词论之一斑。
总括常州派的词论主张有这样几点值得肯定之处:第一,强调“兴寄”,重内容,较浙派词人主张醇雅清空的格调为胜。第二,努力提高词在文学中的地位,把词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提并论,较之轻视词作,视之为“小道”的传统观点为胜。第三,对前人词作有较精当的认识,评价较中肯。此外,周济提出“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观点很有见地,它说明作词首先要有兴寄有内容,才可以有所为而发,才可能写出好词,但仅看重寄托、内容,未能将这些寄托、内容审美化,情趣化、仍然写不出好词,只能陷入寄托之中而不能跳出。只有把寄托、内容与作词之法、审美情感紧密结合,方能写出好作品来。此外,况周颐的《蕙风词话》对词的创作、欣赏、风格亦有细致的研究,在文学理论上很有参考价值。但常州派词人的作品却大抵专事模拟,没有摆脱传统词风的束缚,内容亦绝少可取。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布莱希特
下一篇:文艺美学基本理论·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