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新批评》
约翰·克罗·兰色姆(1888—1974)著,他是美国文学批评家、诗人,新批评的代表人物之一。 《新批评》是兰色姆的文学批评代表作,初版于1941年。此书的出版,确立了“新批评”这个名称,标志着“新批评”正式成为一种批评原则。全书共分四章,在前三章中,兰色姆依次考察了新批评的三位主要先驱者:理查兹、艾略特和温特斯,对他们的成就和缺陷作出了评判;在最后一章里,兰色姆提出了他期望出现的一种新批评家:本体批评家。
兰色姆认为,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一种批评,这种批评在深刻性和精确性两方面都超过了英美所有以往的批评,这是一种新批评,已经具备了某些统一的批评方法。但是,批评是一种特别难以讲清楚的东西,况且这还是一种新批评。新颖的东西总是不确定的,不一致的,甚至是不成熟的,新批评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作者将批评式地论述这些新批评家。
兰色姆认为,新批评受到两种广泛存在的理论错误的危害。其一是使用心理感受词汇进行批评,试图以有关感情、情感、态度的术语作出文学评判,而不使用有关这些情感的对象的术语,理查兹和艾略特犯了这种错误;其二是公开的道德主义,在新批评中存在的道德主义表明,新批评还没有将自己从老式的批评中解脱出来,温特斯犯了这种道德说教的错误。兰色姆希望批评家摆脱掉这两种累赘。
兰色姆首先讨论了“心理批评家”理查兹。他认为,讨论新批评必须以理查兹为起点,新批评几乎可以说是从他开始的,也可以说是从他走上正路的,因为他试图将它建立在一个宽广的基础之上。但是,理查兹是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来论诗的,他认为科学的认识仅仅受其它认识的影响,而不受情感和欲望的影响;与此相反,我们在艺术中的认识多半经受不住严格标准的检验,艺术的真正价值根本不是认识,而是它激发和表现的情感状态。理查兹的典型批评方法是心理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诗歌经验的情感和欲求方面从认识方面抽取出来,为它们赋予不同的而且可以说是推测出来的行为。兰色姆指出,任何一种情感的特性都无法单纯以有关情感的术语来加以界定,因为我们认为属于某种情感的鲜明特性实际上属于使我们产生那种情感的对象, “情感是认识对象的对应物”。兰色姆认为,诗确实涉及到感情,但是,对批评理论来讲,重要的是必须认识到,感情自发地依附于情境的细节之上。既然是自发地依附,它们就几乎没有必要进入批评讨论之中了。
兰色姆继而讨论了“历史批评家”T.S。艾略特。艾略特的批评通常是探索标准的诗歌创作实践,标准的意思是指这种实践处于英语诗歌的主流或“传统”之中。兰色姆认为,将一种实践与传统相比较,批评家就证明了这种实践的传统性或正统性,但他没有证明这种实践的审美价值。
“逻辑批评家”伊·弗·温特斯认为、道德兴趣是唯一的诗歌兴趣,但是,兰色姆指出,温特斯对批评的贡献不是他的道德主义,而是他对诗歌逻辑结构的分析,因为新批评并非道德过敏,它致力于成为文学的批评。
最后,兰色姆呼吁一种当时缺少的批评家的出现:本体的批评家。他指出,诗直接而令人信服地自动显示出它与散文论述的差异,前述几位批评家感觉到了这种差异,但他们没有确切地表述这种差异是什么。它不是道德说教,也不是情感、感觉或“表现”。兰色姆认为,将诗所代表的一种结构看作这种差异更有说服力, 这种结构(a)与科技散文不同,它通常不具有严密的逻辑;(b)包含、携带大量离题的或相异的材料,这些材料显然是与结构无关的,甚至是妨碍结构的。由此出发,兰色姆给诗下了一个定义: “诗是具有离题的局部肌质的松散的逻辑结构”。他进一步指出,结构本身可以是任何一种逻辑论述,处理所有适于逻辑论述的内容;同样,肌质似乎是任何可以想到的实际内容,它必须是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广泛的,否则它就无法适当地进入结构之中。因此,是内容的序列,而非内容的种类,才使肌质区别于结构,使诗区别于散文。诗作为一种论述,它与逻辑论述的差异,是一个本体的差异,它处理的是一个存在序列,一个客观的等级,而这是科学论述所无法处理的。兰色姆解释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上,这个世界必须与抽象的世界或种种世界区分开来,因为我们在科学中处理的是许多世界,这许多世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世界的分解、删削、驯服了的变体。诗意图恢复我们通过自己的知觉和记忆模糊地认识的那个更为繁富更难把握的原初世界。根据这个假定, “诗是在本体上与科学认识大不相同的一种认识”,而他期望的批评家就是探索这种诗的认识的批评家。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镜秘府论》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