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演员奇谈》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美学家狄德罗的一篇关于演员身份特点的对话体评论。
1770年,一本名为《嘉理克或英国演员》的小册子由英文译成了法文,其中认为敏感对演技具有决定性意义。狄德罗对当时住在法国的德国朋友格林谈了自己的不同看法,文中对话的甲乙就是狄德罗和格林二人。这部对话所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演员在扮演人物时是否要在内心变成那个人物,亲自感受到那个人物的情感?狄德罗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在文章中着重地论述了演员根据剧本进行艺术表演,实行二度审美创造时作为演员的主体与角色之间的双重身份问题,特别是演员的情与理的关系的处理问题,集中地分析了理性对审美创造的意义。
狄德罗承认自己是个最易动感情的人,文艺也必须表现强烈的感情。但对于演员,他所要求的正相反。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所要求的不是强烈的情感而是很高的判断力;不是自然流露而是一切要通过学习、研究、掌握和创造。在谈到演员的基本品质时,他认为: “我要求伟大的演员有很高的判断力,对我来说他必须是一个冷静的、安定的旁观者,因此我要求他有洞察力、不动感情,掌握模仿一切的艺术,或者换个说法,表演各种性格和角色莫不应付裕如。”狄德罗认为一个演员的基本品质是:冷静的分析,适度的热情,塑造出理想的典范。这就要求演员在演出前要仔细研究剧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各种感情的外在标志,先在自己的内心中把人物形象塑造好,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加以准确的掌握,这样心里就有了“理想的范本”。然后又经过反复练习,把它固定下来,再搬到舞台上去。所以观众所看到的舞台上演员的每一个亮相都应是事先练好的。狄德罗认为“最伟大的演员就是善于按照塑造得最好的理想范本,把这些外在标志最完善地扮演出来的演员。”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缺点在于把这基本正确的主张绝对化了。因而对演员在再创造过程中的能动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演员的最高成就完全限制在模仿的成功上,对于可以创造性表现角色的作用估计不足。因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演员不是角色自身,另一方面又要适当地倾入自己的感情,把角色演得活灵活现,而不能象狄德罗强调那样完全凭理智模仿理想的范本。所以演员在表演的时候要解决好“有我”与“忘我”的矛盾,使理智的控制不过分到扼杀情感和想象;情感和想象的活跃也不过分到使演员失去控制,随心所欲。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理想的范本。”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演剧理论摘要》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王文简古诗平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