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现代灵魂的自我拯救》
端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代表作之一。此书写于1933年,至1953年共出了九版,被人誉为风靡世界的杰作。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十一篇讲稿和文章。在一些篇章中,作者说明了同他的老师弗洛伊德的分歧所在,并进一步阐述了前此提出的“个人潜意识”、 “集体潜意识”(也译为“个人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这两个概念。其中《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一文,则是荣格根据他自己的精神分析理论探讨艺术作品及艺术作品及艺术家创作的力作。
荣格指出,心灵(mind)是一切科学与艺术之母。因此,有关艺术作品方面,我们就要研究经过极为复杂的心灵活动才创造出来的作品问题,而对于艺术家,我们则要研究精神结构的本身。荣格把艺术创作体裁分为两种:一种是“心理学式的”另一种是“幻觉式的”。前者侧重于取材于人类意识界,例如生活教训、感情的激动、痛苦与一般的人类命运等等,这些都是人类意识生活以及感觉生活的组合素材。总之,不论它们的文体有无区别,心理学式的艺术作品的题材都是取自广博的人生意识经验。与此相反,幻觉式的艺术素材不再是人人耳熟面详的。它的本源是来自人类的心灵深处。 “那是一种人类无法了解的原始经验,因而人也常有受它驱使的危险。”它是一个无边混乱的狰狞荒谬的写照。艺术家把握这类素材,仅仅凭借着他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汲取的那点肤浅教训是不够的。按荣格的观点,幻觉式作品的素材,无疑是根源于人的无意识领域的。
这种无意识,如荣格所说不是象弗洛伊德所讲的属于个人经验的无意识,而是集体潜意识。 “我所说的集体潜意识,指的就是某种通过遗传而塑造成形的心灵气质。”荣格为这种集体潜意识赋予了普泛的品格,它植根于民族传统中,是根据人种进化学的原理而形成的,并体现在那些为部落、民族等集体所有的象征性的想象当中。不仅如此,它还是意识的根源。也就是说,这种集体潜意识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原始意象”。由此出发,荣格在一定等义上承认艺术的社会作用。他说: “一旦集体潜意识成为一种活生生的经验,而且也是这个时代意识观的象征的话,它就可以算是一部对当代人民生活有影响力的作品。一部艺术作品应该是一部可以真正给予后代子孙的启示才行。”因为一位诗人,“不知不觉的都要受到当代使命的委托,他用语言或行动指出一条每人在冥冥中所渴望、所期待达到的目标与大道——不论这个目标所带来的结果是好是坏,是拯救还是毁灭了那个时代。”
这就告诉我们,任何艺术家,都是一个双重体或是一个许多矛盾性的综合体。一方面, “他是个有其个人生活面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情绪、意志与个人的目标;另一方面,他也是一种无我的、创造的发展过程, “是一位具有较深含义的‘人’,他是一位集体‘人’,一位带领并塑造全人类的潜意识的心灵生活的人”。一句话,他是受集体潜意识支配的,同时他也是集体潜意识的代言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浮士德》并不是歌德创作的,而是歌德为《浮士德》创作出来的”。这是因为,这部作品里所蕴藏的、所回荡的,是某种存在于每个德国人灵魂中的东西,是一种在人类文化萌芽初期就已潜伏在人类的潜意识里的“原始意象”,而歌德只是一位促使这种“原始意象”诞生的人。这类“原始意象”为数众多,一有机会,便出现在梦中或艺术作品里。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王文简古诗平仄论》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现实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