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石头记〉序》
清人戚蓼生作。戚蓼生(约1732——1792)字晓塘(堂),又字彦功、念切。浙江德清人,进士出身。
清时给《红楼梦》作序的很多,戚蓼生的这篇序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所见的最早的一篇关于《红楼梦》的序言。这篇序言对《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作了论述和评价,影响较大。
这篇序言对曹雪芹作了极高的评价,称他为“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对于《红楼梦》一书,作者首先认为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由于这也是大家有目共赏的,所以序中没有做过多的详细论述。该序所强调的主要是曹雪芹的艺术匠心和高度技巧。他指出《红楼梦》的艺术处理不是简单化,而是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艺术描绘。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里蕴藏了作者的强烈的爱憎感情,而不是直接道出,使人一目了然。正所谓“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他认为这是一种曲笔, “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比如欲赞扬黛玉的清高耿直,却似多写其尖刻忌妒;针砭宝钗陈腐虚伪,却似多写其持重温厚。这样,就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并往往可以使读者对描写的人物得出正反两种印象。
序文还指出: “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 “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这就是说,因为作者的“注彼而写此”的手法,所以读者不能“刻楮叶以求之”,即仅仅从字面上,从个别的艺术描写上去片面地理解,而应当能领会作者所寄寓的真意,作品的主题思想,把住作品和作品中各个主要人物形象的主导倾向,以求得作者的“微旨”,欣赏其“弦外之音”。这些见解是有道理的,对小说读者的提示,在文学欣赏理论上是有意义的。但如果片面地一味强调《红楼梦》的微言大义,那又有可能走上另一条邪道。
总的说来,这篇序文虽然较短,但有一定的见解,因此对读者准确地把握曹雪芹创造的形象和意境,领会小说的风格特色是有帮助的。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心雕龙〉创作论》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