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当代美学》
美国当代美学家M·李普曼编的一部反映当代西方美学主要观点的美学论文选集。1973年出版于波士顿。本书选辑了西方四十一位美学家的四十五篇文章,其中狄德罗、休谟和托尔斯泰的三篇论文已出中译本,中文版印时故略。
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群雄并起,派系林立,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哲学体系,对美学的本质特别是艺术的发生学,包括艺术和艺术品的定义、艺术品的本质、艺术品的创造与阐释,对艺术的审美欣赏、审美判断等方面分别做了详细的阐述。本书本着“兼顾名作和新观念”的原则, “力图使材料的组织形式能给读者一个关于美学问题的分类及研究现状的粗略而又恰当准确的轮廓”,以便于读者把握美学的历史的和现状的研究。全书共分六卷。
第一卷主要说明“什么是美学”的问题。虽然本书介绍的是当代西方美学,但第一卷中仍收集了十八世纪美学家狄德罗、休谟的两篇文章和十九世纪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因为在编者看来,古典美学的价值之一在于它为今天的更为专门化的美学分析提供了参照系统,对古典美学的了解“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当代美学中那些技术性很强的理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编者收集了上述三篇文章。同时,编者通过比尔兹利、马戈利斯和提吉拉的文章,介绍了二十世纪美学的最新思潮和流派。诸如,自然主义、符号学方法、马列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经验主义和语言分析等。
第二卷围绕艺术品的本体地位、艺术品的可界定性、艺术的意义等问题,选纳了对立两派的文章进行了形而上的、逻辑的和语言的分析。以杜威为代表的经验自然主义传统美学强调美学与整个生活和文化的有机联系,并从这整体关系中分析艺术的本质,确定艺术的地位。在《经验与自然》中,追溯了艺术经验和逐步积累的过程,提出“经验就是艺术”的观点。并认为艺术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因此可以界定,而作为对传统美学全面挑战的分析美学代表人物肯尼克在他的《传统美学是否基于一个错误》一文中,阐明了他们的观点:艺术与艺术之间根本没有共同点,艺术的性质是一个漫无边际的哲学问题,对艺术的概况是不可能的,这是传统美学所犯的错误。在第二卷中还着重讨论了美学的本体论问题,杜威、巴克勒,刘易斯、萨特、马戈利斯等人都从不同的哲学体系出发,进而对艺术品的本体地位和艺术品的认同体提出不同的主张并且相互进行了认真的交流。
第三卷选纳英加登、西布利、赫伯恩等人的文章,对审美经验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透彻的研究。英加登在《审美经验与审美对象》中、发现和揭示了互相联系的思想感情活动,认为审美经验虽有诸多的特殊性,但在欣赏方面是有可分析的模式的;赫伯恩在《情感与情感特质》中,肯定情感性质存在于艺术品之中,强调认识情感特质对审美活动的重要。在《对自然的审美欣赏》一文中,提出对自然的欣赏也属于审美欣赏的论点。西默尔和瓦莱里的文章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第四卷选纳不同流派的代表人物的文章,着重讨论了艺术品的本源和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与物性》中把艺术品归于可靠,适用器具,艺术是艺术品的本源,艺术品是存在者;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从自然主义出发把艺术描述为艺术家对自己的活动的情感反应,埃伦茨韦格从精神分析角度阐述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反映了现代艺术流派的心理基础。完形心理学家考夫卡阐述了艺术品是一个具有要求性的有自身的规律,不受自我环境制约的整体,艺术品的各种性质必然表现出一种格式塔值,实用主义者埃克认为艺术家的思维多半根据事物的性质,把艺术创造解释为问题的定性解决,比尔兹利探讨了艺术品的由来,认为“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并不是作品的诞生过程”,而是“存在于观赏者的经验中作品本身”。
第五卷主要研究了审美评价的问题。本卷作者系统地描述了那些可能对逻辑的探讨最敏感的方面。西布利仔细分析了非审美性质的判断和审美性质的判断的关系,刘易斯在文章中论述对艺术品的评价是客观的、认知性的,而由此确定的价值将是艺术品的内在属性。
第六卷是李普曼自己所写的一篇论文,论述了“艺术是如何成为可能的”、 “艺术的条件是什么”和“艺术本身可否用符号表现”的问题。
本书尽管选文有限,却描画出当代西方不断发展的不同学派的美学、与其他科学领域交融渗透的美学面貌,对于我们来说具有十分现实的借签作用,但由于其哲学基础不同,对各种审美与艺术现象的分析,不免存在各种局限,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广艺舟双楫》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录鬼簿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