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汉堡剧评》
德国十八世纪市民阶级民族戏剧理论奠基人莱辛所著。1766年汉堡民族剧院成立,莱辛担任剧评工作,根据五十二场演出,撰写一百零四篇文章,1769年集成两卷出版,取名《汉堡剧评》。
莱辛在剧评里, “伴随作家和演员的艺术在这里所走过的每一步伐”,随时阐述了对戏剧艺术的观点, “使读者在这些思想里,发现自己进行思考的资料”, “撒播一些‘知识的酵母’”,目的在于建立德国市民剧。
莱辛选择了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及其代表人物,作为论战的对象;借他们的戏剧上演的机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古典主义戏剧在选择题材、运用语言和戏剧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尖锐批判。
他认为艺术不应当简单地从表面上摹仿自然,而应摹仿自然的本质,并通过这种真实的摹仿来教育民众。 “自然中一切都是联系着的,一切事物都交织在一起,互相转换”,剧作家描写无限复杂的自然,给“无限”划出界限,也就是在美的王国中,代替观众选择种种事物,重新加以组合,使观众注意集中,感觉上能够接受,产生教育作用。因此创造和推理、天才和规则须结合起来。
莱辛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猛烈抨击反映贵族意识的古典主义陈规,认为那是对古代文艺理论的歪曲。要求以现实主义取代古典主义, 以市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
他要求戏剧应该描写平民生活, “公侯们和英雄们的名字,能够给一个剧本以华丽和威严,但他们不能使人感动。那些处境和我们最相近的人的不幸,自然会深刻地打动我们的灵魂。”剧作家要写出生活的真实,就得跳出贵族的圈子而走入民间。 “一个诗人在宫廷里是无法认识真实生活的。”提倡用单纯的、自然的、日常的语言来代替华而不实的僵死语言。
他还指出悲剧的作用在于“引起恐惧与怜悯,以促使这些感情的净化”,并对此古老定义予以更深刻的阐明,纠正了高乃依对亚里士多德的曲解。
古典主义认为喜剧是通过嘲笑来达到教育目的。莱辛却认为“喜剧是要用笑而恰恰不是嘲笑来改善一切;喜剧所要改善的并不是它嘲笑的那些恶劣品行,更不单单是那些具有这种可笑的恶劣品行的人。喜剧的真正的普遍作用就在于笑的本身,在于训练我们的才能去发现滑稽可笑的事物。”因此喜剧的教育手段是通过笑使人发现社会生活的矛盾,预防一切坏的倾向,以保持社会的健康状态。
莱辛的《汉堡剧评》,通过比较和论争,除旧布新,在德国引起了一场健康的民族精神运动,不仅在欧洲的文艺理论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是十八世纪德国在准备形成一个统一国家过程中的重要民族文献。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每月抄》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没有地址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