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答吴充秀才书》
北宋欧阳修作。本书着重谈道与文的关系问题。
五代时期,华靡骈偶的文风弥漫文坛。宋初,崇尚浮艳纤丽、琐细雕饰、内容空虚的文学逆流仍余绪不断。有感于此,柳开、穆修、石介倡导道统,推尊韩愈,提倡古文,反对侈丽淫巧的形式主义文风。但因时风势众,加之柳开等人只重道统,借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将文统与道统合而为一,限制了文学的独立地位与发展,致使宋初古文运动未能在理论与创作方面形成强有力的优势而与“时文”抗衡。直至欧阳修,才以其赫赫名望,以及优游不迫、婉而多讽的笔意,持重切实的理论,真正领导了宋代古文运动,开启有宋一代抑华美而尚质实,弃雕琢而求朴素的诗风、文风。
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的欧阳修,他对文道关系的见解深刻独特。一方面,他从道的角度阐述文的重要作用,认为:“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淳厚,见乎文章”。将文学与国家兴衰相联系。另一方面,又从文学本身的审美特征出发,论述道于文的重要性: “若文弊而不救,则华而将落”。认为雕藻文饰正是对文学华美特征的破坏,需要用充实的内容加以救治,因而提出文章要“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挡之势”。这种文道并重的理论在本文“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总命题下得以充分发挥。他视道胜、文至、明道三位一体。道体现于人的行动,适用于日常事物,表现在文章思想风格之中,所以文至即标志“道胜”, “道胜”体现于文至。作家要走出“轩序”、关心“百事”,不以“职于文”为满足,而要以文明道。总之,《答吴充秀才书》平实而浅易近人的理论,体现着欧阳修对文学的深刻认识。做为倡导宋代古文运动的重要文献,其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
上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符号,神话和文化》
下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