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黄药眠文艺论文选集》
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的部分文艺论文结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全书计四十万字,收入作者从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起到1957年反右斗争时止的文艺学、美学论文三十一篇。这些论文分别从解放前出版的《论约瑟夫的外套》《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和解放后出版的《初学集》、 《批判集》、《沉思集》等五本论文集中挑选出来的。这部书体现了作者始终坚持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和文学观念,反映了作者对艺术规律的独特的研究,既富于鲜明的时代精神,又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争文字。如《论约瑟夫的外套》、 《论走私主义者的哲学》、 《胡适的文学思想批判》 《论食利者的美学》等论文,都是当时文艺、美学问题论争的产物。在解放前的国统区和解放初期,在文艺学、美学领域严重地存在着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没有得到应有的批判。作者在这些论文中以鲜明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拨开了那些抽象和含混的观念的迷雾,在揭露唯心主义美学和文学观念的虚妄的同时,阐明了对一系列文艺学、美学问题的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例如对解放前国统区文艺界反复讨论的“作家主观精神要求”的问题。作者不同意那种脱离开时代和现实斗争,抽象地谈论“主观精神高扬”,强调作家的主观“是被社会历史发展的形态制约着的,同时也是被作者所处的生产地位,阶级生活决定着制约着的”,是与形成作家个性的一切生活条件相联系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十分强调作家主观在创作上所起的作用。作者指出: “文艺作家中的客观现实性,并不是把客观世界照原样搬进作品里面去。文艺作品中的客观现实性是通过作家的主观而表现出来的。每一个作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根据他的阶级出身,斗争中的位置,通过他个人的性格来认识和体验这世界,描写和表现这世界。”因此作者十分强调联想、想象、情感等在创作中的作用。又如对直觉、移情、灵感、人性等问题,作者在批判了唯心主义的同时,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问题抹去,而是力图阐明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唯物的、辩证的理解。
第二部分是正面总结艺术规律的文学。如《论风格的诸因素》、《〈矛盾论〉与文艺学》、《谈人物描写》、 《论小说中人物底登场〉、《论文学中的人民性》、《问答篇》等论文,表现了作者对美学、艺术理论问题的独到见解,反映了作者对艺术规律的深刻理解。例如对解放初期文艺理论界谈论得很多的“文学反映客观现实的本质”问题,作者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文学是描写整个人的生活,并通过人物的生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来揭露客观社会的本质的若干方面的东西”的见解。针对文学描写自然现象是否反映自然现象的本质这个问题,他认为“自然现象在文学中的反映,是遵循着另外一种规律的,那就是自然的人化,人的社会本质的对象化”。 “文学并不反映自然现象的本质,而常常是从对象上去客观地揭开人的本质底丰富性。”在这部分论文中,作者对文学的本质和特征问题,艺术真实性问题,典型问题,作品内容和形式问题,风格问题,人物描写问题等等,都有独到而深入的论述。作者强调对文艺学问题的研究,不能光谈大道理,要理论联系实际,大道理应该和具体创作实践、作品实际联系起来。他认为研究文艺学问题,应采取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 第一,文学理论,不仅应该从社会科学方面去研究,而且也应该从心理科学方面去研究,更仔细地来分析文艺现象。第二,文学理论应该有独创,应该具有文学味道。第三,文学理论应该更多讨论具体的文学现象、文学创作。第四,文学理论不仅应该解释文学现象,而且也应该帮助创作者提高创作。”
第三部分是评论文字。 《论屈原作品之思想性和艺术性》、《重读果戈理的〈巡按)》、《〈蒋光慈选集〉序》、 《论闻一多的诗》、《读〈夜歌〉》、《我也来谈谈〈三千里江山〉》等篇都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在这些评论文章中,作者以其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真知灼见,对一系列中外名篇、名著进行了具体的历史和美学的分析。 作者的美学、艺术观点在评论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黄药眠文艺论文集》中论文的文风是说理透彻而又平易近人。茅盾在谈到黄药眠的文论风格时曾说过: “作者的文章风格就值得赞美。他做到了深入而浅出,用平易显豁的文字来解释深奥的道理”。
上一篇: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黄宾虹画语录》
下一篇: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