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蒙学之冠
【概说】
《三字经》,三字为一句,其间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孩童及初学者背诵和记忆。南宋的时候,就留传下来了,是一位叫王应麟的学者编写的,共1000多字,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
【故事锦囊】
《三字经》中记载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些经典故事教导了孩子做人的准则,很有教育和启发意义。比如下面这则关于孟子的故事。
孟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有“亚圣”之称。他成年后的成就多要归功于他小时候母亲对他的教育。
孟子在小的时候,家门口有块墓地,每天都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地经过这里。孟子觉得好玩,就跟在人家后面学。孟母知道后,感觉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决定换个环境。于是全家搬到了镇上。他们家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孟母再次搬家,最后搬到了一所学堂附近。从此,孟子便像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背诵着。
孟子很快就上学了。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刚刚织好的布,并对孟子说:“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行,如果中途逃学,就如同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孟子明白了母亲的一片苦心,从此发奋读书,成为一个着名的大学问家。
【知识库】
《三字经》名句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读:只有在后天的努力中好学上进,培养自己的德行,才能做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读:玉石不经过雕琢和打磨,就不能成为很好的器物;而人如果不学习,就不明事理。
3.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解读: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的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上一篇:国学《“大小谢”》赏析
下一篇:国学《《史记》:史家之绝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