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笔吏是什么人
“刀笔吏”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古人是用简牍写字的,出现错误时,便以刀削之,所以古时的读书人为了随时修改错误,便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因刀笔一起使用,所以古时那些做文字工作的文职官员常被称为“刀笔吏”。现在,“刀笔吏”也常被用来形容行文言辞犀利,言语如刀。
《清稗类钞·狱讼类》中有几篇关于刀笔吏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其刀笔之锋芒。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苏州有位讼师叫陈社甫,非常善写状子。李某是他的同乡,曾经把钱借给一个寡妇,然而寡妇过了很久之后还是不还钱,李某就在言语上羞辱了她一番。寡妇羞愧难当,竟然想不开,趁着一个下雨的晚上在李家门口上吊自杀。在听了李某的叙述后,陈社甫向他索要了二百两银子,并让李某给寡妇换上一双干净的鞋子,然后写了一张状纸,其中有这么一句:“八尺门高,一女焉能独缢;三更雨甚,双足何以无泥?”意思是说,一个柔弱女子,怎么一个人能在那么高的地方自尽呢?更何况,下着大雨的夜里,为什么这个女子的鞋上没有泥巴?当地官员看后,觉得非常有道理,只是判李某买副棺材了事。
可见,刀笔吏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犀利的文笔,还在于分析事情时有过人之处。在古时相互倾轧的官场,“刀笔吏”的作用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虽然也有一些刀笔吏不仅精通律例,而且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但是也有不少刀笔吏为了谋求胜诉及一字千金的效果,不惜颠倒黑白,甚至教唆当事人弄虚作假、伪造证据。所以,在古代,“刀笔吏”的名声并不好。
上一篇: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写了什么内容
下一篇:中华民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