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真的是丞相吗
在传统戏剧和一些影视剧中,经常将包公称为“包相爷”。而真实的历史中,包拯从未做过宰相。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是联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一直居于核心地位。
而包拯处于宋代,当时正是宰相制度的调整期,同时设立有正副宰相,或者多相并行以分散权力,但一直都没有一个固定的编制。北宋前期,副宰相被称为“参政知事”,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分散正宰相的权力,所以和正宰相享有同等的权力。宋太宗后,一相四参或两相两参是常有之事。但不管怎样调整,存在于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永远是不可调和的。所以,在宋朝,宰相一职对文武百官来说犹如鸡肋,食之无味且有风险,弃之又心有不甘。
包拯是北宋天圣五年进士,他曾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并严厉批评宋朝的任官制度,引起朝野上的一时轰动。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被朝廷任命为开封府权知。他上任不到一年,便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百姓的拥戴和敬仰。宋嘉祐六年(1061年),他被提升至枢密副使。次年五月病逝。因此,枢密副使是包拯担任过最高的行政职务,也就是枢密院的副长官,而不是丞相。
上一篇:中华民族简介
下一篇:古人有什么敬称和谦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