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的复合型的鲁迅
如何解释鲁迅在文学起源问题上多种见解并存的状况?我认为,可以有两种理解的思路:一种是认为鲁迅当时没有形成专门的具有排他性的关于文学起源的观点,所以他采取了介绍各种既有说法而自己取兼容并包的态度,而在各种说法中,以自然发生说(前期)和劳动起源说(后期)最受他的重视。一种是认为鲁迅认定文学是人类社会自然发生的,它起源于复杂的社会机制,它是多种社会要素包括劳动、休息、爱情、神话、宗教祭祀等共同作用下的产物,而并非某一种社会要素单独作用的结果。我以为,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可以构成一个多元思维的鲁迅:他早年读过私塾,通过童蒙学习,他无疑继承了中国固有传统的文学起源说法(“自然起源说”“巫史起源说”),成为他在这个问题上的学术观念起点;青年时期,他接触到西方近代文化学术,逐渐确立起以进化论为主的世界观和学术立场,遂形成了新的文学起源说(“天然起源说”“宗教起源说”“爱情起源说”),但是此时他并未放弃原有的一些理解,而是将旧有的观念与新的观念混合在一起;再往后,他为时势所激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和理论,又成为一位唯物史观的拥护者和阐释者,于是他又接受了更加新颖的文学起源说(“劳动起源说”)。即使在此时,他也并未完全放弃前两个时期所持的原有观点,而是综合了三个时期的所有思想观念,稍有取舍,形成了与前两个时期既有关联又有不同的新的学术观点(例如对于“爱情起源说”,他在后期也并未舍弃;他还自己创立了一种新的文学起源说——“休息起源说”)。作为近代一位代表性的思想家,鲁迅一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思想阶段,每个阶段无疑都有鲜明的思想立场特性;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他的思想立场总有前后继承的共同性,每个时期都不可能完全割断与其他生活时期的思想关联,人生历史的“积淀”和“累积”作用,在他身上一定有所存在,有所表现。所以鲁迅也不可能如某些人所形容的那样每次思想立场的转变,都要不断地与自我“彻底决裂”,“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须知思想意识和文化学术都是渐进的积累的过程,对于全社会,对于某一个人,都如此。鲁迅由于经历了长期复杂的人格成长过程,他形成了一种特别理性的思维习惯,早就形成了独立思想的人格特征,在他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就已经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所以在他信仰马克思主义后,他仍然要对许多问题作理性的审察,而不是去简单接受某种“主义”体系内的特定结论。我们通过文学起源问题的以上讨论,看到了在不同时期都表现出多元思维的复合型的鲁迅。
所谓“多元思维的复合型的鲁迅”,是说鲁迅的思维不是如过去某些人所断定的那样,他前期专宗进化论,后期专宗唯物史观,主导意识和主体观念纯之又纯。他在前期也可以有进化论之外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后期也可以保留进化论的某些观念,还可以有其他体系的一些思想。尤其在学术层面,他前期保留的非进化论观点,后期保留的非唯物史观的观点,就会更多一些。这与他的主导意识形态可以兼容,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冲突。其实鲁迅本人有时候似乎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前期,曾经在某些场合对主导意识有所修正;在后期,他也在发表“劳动起源说”的同时,自己提出了“休息起源说”,并且也赞成“爱情起源说”。
这样去理解鲁迅,或许更加符合鲁迅其人的真实状况。否则无以解释为何在同一篇《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或同一篇《门外文谈》中,对同一个问题会写出多种属于不同家派不同体系的说法。这表明,作为历史人物的鲁迅,他是相当复杂的,无论前期或后期,他都不是铁板一块,更不是水晶一块。
上一篇:性善论和良知论
下一篇:孟子政治思想的政治社会观